专家文章

帕金森导致活动部冷货怎么办——唐都医院帕金森病例

王学廉
王学廉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帕金森病严重影响生活,怎么治疗?

岳先生今年54岁,2003年出现左上肢僵硬、活动不灵活,穿脱衣服时较为明显,最初未在意,未治疗。3月渐发展至左下肢活动不灵,肢体僵硬感,行走时左足拖地,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不明,未做特殊治疗。

06 年,肢体僵硬症状进展性加重,行动迟缓,步态不稳,影响正常工作,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口服美多芭片,服用后左侧肢体僵硬感有所缓解。09年右侧肢体开始出现僵硬感,运动迟缓,起床、翻身困难,行走时明显步态不稳,小步向前冲,越走越快,转身、停步困难,上肢自然摆臂动作减少,同时伴右手、右下肢不自主震颤,书写困难,写字越写越小,持筷夹菜、刷牙、拉拉链、系纽扣等精细活动完成较差。

经调整药物之后,症状减轻。2010年四肢僵硬、运动迟缓进一步加重,并多次行走时跌倒,联合服用美多芭片,泰舒达,恩他卡朋片,金刚烷胺后,症状缓解不明显。

【病例解析:帕金森病患者岳先生,最早在03年就出现左上肢僵硬,活动不灵活。3月后病情发展,多家医院都诊断不明,也未给予治疗。然而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其脑内的多巴胺能细胞已出现损害。因此,医学专家表示,对于帕金森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发病1~2年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比较典型,根据其典型的肢体颤抖、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是不但诊断的。其准确率约为 85%,称为“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帕金森病主要靠临床医师的观察和检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特异性的仪器或化验检查手段能确诊帕金森病。】

四医大唐都医院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脑起搏器治疗

去年,岳先生为求手术治疗,特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住院之后,岳先生尽快完善术前各项常规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

顺利在局麻加强化下行立体定向双侧STN核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术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术后予以心电监测,头孢唑啉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经过积极治疗,岳先生病情平稳,精神及一般状态尚可。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术后一月进行脑起搏器开机调控,将参数调整到最佳数值,岳先生的肢体僵硬症状得到很大缓解,震颤消失,以后在脑起搏器的协助下,生活很好。

【温馨提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立体定向毁损术(细胞刀)与帕金森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不仅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控制帕金森症状的效果,还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脑起搏器的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具有可逆转的,关闭刺激电源,其作用随即停止,安全性也高。单、双侧都可进行。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