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帕金森病人时常心情不好怎么办——唐都医院治疗帕金森病例

王学廉
王学廉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10年帕金森病,药物疗效减弱,心情较差

来自湖北省的刘女士,今年55岁。10年前,无明显原因突然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安坦药物治疗后有效。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生活可以自理。一年后,刘女士发现左侧肢体震颤,遂住院调整药物。

两年后,到06年,刘女士的右侧肢体也开始震颤,但左侧较重。一直服用药物治疗。今年,刘女士主要症状表现为左侧肢体震颤、僵硬,服用美多巴后,半小时起效,10分钟后伴有异动。停药后则不能站立,不能翻身,心情较差。

【病例解析:帕金森病患者刘女士,病程10年,症状进行发展,药物治疗疗效逐渐减退。多年帕金森病,给刘女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刘女士心情很差。事情上,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饱受运动障碍的困扰之外,相当一部分患者还不同程度地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之一。目前,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的抑郁通常为轻度到中度,大约4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出现抑郁症状,其中25%的患者抑郁,发生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或在在运动症状出现的1年内,某些患者在发生抑郁的同时还合并轻度的智能障碍,甚至痴呆。所以,现在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准则是“身心兼治”。】

四医大唐都医院“4s新模式核心DBS技术”为患者身心兼治

今年,刘女士感病情加重后,为求进一步治疗,特前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门诊以“帕金森病”之诊断收住院。

刘女士住院之后,尽快完善各项常规、生化检查,计划拟行手术治疗方案。待各项检查结果评估未见绝对手术禁忌,便顺利在局麻加全麻下行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

当日术程顺利,术中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王学廉主任医师指示术后予以头孢西酮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经过积极治疗,刘女士病情稳定,身体和精神恢复良好。伤口拆线,呈I/甲愈合。术后一月,刘女士来院进行脑起搏器开机调控,将参数调整的最佳数值,只见刘女士的肢体震颤瞬间消失,肢体僵硬逐渐缓解,一会时间,身体逐渐恢复同正常人一样。

【温馨提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立体定向毁损术(细胞刀)与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其中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该术式不仅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控制帕金森症状的效果。

还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对脑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脑起搏器的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具有可逆转的,关闭刺激电源,其作用随即停止,安全性也高。单、双侧都可进行。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