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帕金森病人吃美多巴效果不好什么原因—四医大唐都医院帕金森病例

王学廉
王学廉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病例描述:7年帕金森病服美多巴、息宁效果减弱

家住黑龙江省的江先生,今年50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活动僵硬,症状逐渐加重1年,在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之后去北京XX医院,经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口服安坦、金刚烷胺后症状明显改善。

2年后,江先生的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右侧下肢活动僵硬,并出现震颤,服药前行走时小碎步、上身前倾,睡眠时翻身困难。开始服用美多巴,剂量1/4片/次,3次/天,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

直至1年前,江先生病情发展至左侧肢体僵硬和震颤,美多巴增加为4次/天,3个月前增加为5次/天,并口服恩他卡朋片,半片/次,5次/天,息宁半片/次,5次/天,并开始出现便秘、尿频、“开关现象”、异动等不良反应。

病例分析:帕金森病的症状与治疗

【本例中帕金森病患者江先生,首发症状是僵硬,而非震颤,症状加重1年才被确诊,耽误了1年的治疗时间。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50~65岁,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也增加。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是“抖僵慢”,即静止性颤抖、肌肉僵直、运动迟缓。而70%的患者的首发症状是震颤,当许多老年患者先出现僵硬或运动迟缓的时候,会认为是这是自己衰老的表现,就容易被忽视。

所以,当老人发现自己面部僵硬、手臂僵硬、或走路小碎步、拖步、起步困难时,就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患者必须服从医嘱按时按量,好好服药,绝对不可私自加减,甚至停药,一般药物蜜月期3~5年后,会疗效降低,需要手术治疗。】

病例治疗:四医大唐都医院脑起搏器为患者治疗,效果佳

今年2月份,江先生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

入院之后,江先生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各项生化、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各项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便定于2月27日行在局麻及全麻下行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者王学廉主任医师。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王学廉主任医师指示术后予以心电监测,头孢唑啉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血凝酶止血及神经营养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经过积极治疗,江先生的身体和精神日益康复。出院时,江先生一般情况良好。目前口服美多巴治疗,症状控制良好,伤口愈合良好。术后一月,江先生来院进行脑起搏开机调控,经过参数调整,江先生的肢体僵硬缓解,颤抖控制住,肢体活动灵活,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立体定向毁损术(细胞刀)与帕金森DBS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并逐步建立了以“4S”疗法为核心的帕金森病新模式,至今已成功帮助数千名帕金森患者控制帕金森症状,成功率达到99.2%。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