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寒战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寒战即恶寒战栗,表现为怕冷的同时全身不自主地颤抖.

本症又称"寒栗"、"战栗"、"振寒".

寒战与抽搐都是肢体不自主的运动,但实不相同.抽搐为肢体搐动伸缩,且不伴恶寒,寒战多圈怕冷而颤抖.

本症常见于外感诸病. 【常见证候】

(1)寒邪外柬:恶寒战栗,高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阳虚寒盛:畏寒战栗,四肢厥冷,得温则缓,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

(3)战汗: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甚

(4)外寒内热:表现为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头身疼痛等寒症,发热几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等热症,脉浮紧而数.

(5)疮毒内陷:可见疮疡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伴全身症状,恶寒战栗,发热烦渴,其至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6)疟疾:先有呵欠乏力,继则恶寒战栗,肢体疫痛,寒罢则壮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而后汗出,热退身凉,脉弦.

【症状分析与鉴别】

(I)寒邪外束寒战与阳虚寒盛寒战:此二证虽均以寒象为主,但前者为外寒袭表,邪郁经络,腠理闭塞所致,故恶寒战栗兼见表寒证,辨证要点:恶寒与发热同见,恶寒得暖小减,并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后者为阳气虚弱,或寒邪伤阳, 致使阳气温煦失职,阴寒内盛所致,故恶寒战栗兼见里寒证.辨汪要点:畏寒而不发热,畏寒得暖者缓,并有口淡不渴,尿清便溏,舌质淡,脉沉细等里寒证.

(2)战汗寒战:为外感热病中邪正剧烈交争所致. 正胜邪去者汗出而解,战汗之后脉静安卧,乃病渐痊愈之象,若正不胜邪则可出现正气外脱,表现脉象急疾躁扰不安,肢冷汗出;或出现邪盛正气相对不足,不能一次战汁J面解,须停一二日,持正气渐复,再作战汗而痊愈.

(3)外寒里热寒战与疮毒内陷寒战:二证共同的病机是里热亢盛,所以除恶寒战栗外,还有发热烦渴,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共同的临床表现.fEl外寒里热寒战尚有头身疼痛,脉浮紧之表寒证.疮毒内陷之寒战则有疮疡局部红、肿、热、痛的临床特征.

(4)疟疾寒战:邪在半表半里与营卫相博,正邪相争所致,故临床上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一 种病证.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中脘、关元、神阙.

配穴:寒邪外束高热寒战者加大椎、曲池、外关、 合谷;阳虚寒战者加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疮毒内冲、劳官、涌泉醒翁开窍;疟疾寒战者加大椎、至阳、期门;汗不出配合谷,呕吐配内关,头痛配风池,腹痛配足三里.疟母配痞根、章门.

操作:关元、神阙、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主穴用溢针或灸法.高热寒战大椎、曲池、外关用再法或放血;针灸治疗本症疗效肯定,但需分清表里虚实,结合病因病机治疗为耍.特别是若因疟疾引起的寒战,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