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恶寒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缓解的,称为恶寒.

冷·因为这种寒冷感觉往往是阻隔了外界的寒冷因素(如拥被加衣或置身于温暖之处)仍难以缓解的.也就是说恶寒主要是抵御不了发自身体内部的寒冷感觉.

感受外邪,邪气郁遏肌表而表现出"恶寒"特征的一 面;因而,"恶风"即是"恶寒"之轻症,又为"畏寒"之轻症,虽二:者可见之,但产生机制却有所区别.

本症有外感恶寒、内伤恶寒两类,外感者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疟疾等病症.内伤者有阳虚恶寒、 痰饮恶寒、郁火恶寒等.

【常见证候】

(1)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无汗,肢体疫痛,脉浮或浮紧,苔薄白.

(2)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或有汗出,头痛或昏胀.面赤,口干,微渴欲饮,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黄稠, 咯吐不畅,胸闷流浊涕,脉浮紧,苔薄黄.

【症状分析与鉴别】

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缓解的,称为恶寒;若患者身寒怕冷,加衣复被, 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的,称为畏寒.简言之,即怕冷得温不缓解者为恶寒;得温能缓解者为畏寒.在临床中,常可见外感病中有恶风、恶寒、寒战之不同. 其中,恶风是患者遇风怕冷,避风可缓,较之恶寒为轻,为外感证中恶寒之轻症.寒战乃患者恶寒时而伴有战栗,显然是外感证中恶寒之重症,三者之间是轻重不同,为模糊的定量分类,却无本质区别,皆属"恶寒"范畴.故《证治概要·恶寒》巾说:"恶寒有轻重程度不同,重则恶寒战票,四肢厥冷;轻则微恶风寒而已, 亦称恶风."若临证见有畏寒伴有脘腹或某局部冷痛较剧,痛而拒按,四肢拘急,具有得温缓解之特征,舌白而润, 脉沉弦而紧等,即为寒邪直中脏腑之里实寒证;如久病体弱,畏寒而伴面色咣白,神疲嗜卧,少气乏力,舌淡白,脉沉迟而弱,即为内伤阳虚之里虚寒证.此两者轻者,也可见恶风之症,也就是说,恶风与畏寒也只是轻重程度的不同,恶风亦属"畏寒"范畴.事实上, 恶风从症状上看,应具"畏寒"之特征,因为避风可缓. 但从病机上分析,恶风足本有卫表虚或寒,而后感外邪之表虚证或是阳气虚损较轻微之里寒证的见症,故既具有卫阳虚而表现出"畏寒"特征的一面,又具有感受外邪,邪气郁遏肌表而表现出"恶寒"特征的一 面;因而,"恶风"即是"恶寒"之轻症,又为"畏寒"之轻症,虽二:者可见之,但产生机制却有所区别.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寒重热轻者加风门、列缺、迎香.热重寒轻者加鱼际、尺泽、外关.

操作:恶寒重诸穴均用泻法,刺激可略强,使之出汗,风门可针后加灸.发热重诸穴均用泻法,风池宜向内眼眦方向刺,使针感放散至同侧头颞部;鱼际快速进针,施捻转提插泻法后不留针;大椎穴针后可加罐.

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 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风热灼肺,清肃失司,放取手太阴荥穴鱼际,配合穴尺泽清泄肺热、化痰止咳而利咽喉;风池、大椎、外关,用以疏风解表,以祛邪热.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