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ROSA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再度发威

陶英群
陶英群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近日,沈阳军区总医院引进的ROSA机器人,在东北地区成为了医疗圈里的热门新闻,它的加入极大程度丰富了如DBS、SEEG和脑出血等手术的方法。ROSA手术机器人自从6月份亮相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完成了各类手术近百台,预计年手术量500台以上。据ROSA厂家反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有可能成为全球ROSA机器人手术量最大的中心。

今日, ROSA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再度发威,成功帮助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植入15根电极,其中2根是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另外13根是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手术辅助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DBS 手术前,在拥有强大软件支持的ROSA系统下,将术前计划与定向引导整合于一体,在手术过程中,将头部与系统固定,注册后将扫描信息输入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系统的三维融合软件进行人脑虚拟三维空间重建,自动定位电极植入所需的颅骨钻孔部位及方向,设定出靶点并模拟手术路径,从而精确地得出深部电极植入方案。在医生的操控下ROSA的6关节机械臂准确、快速的一一完成着模拟靶点验证、微电极植入等步骤,通过验证得出术前注册误差精确到0.61mm。术中电生理信号理想,经微电极宏刺激后患者震颤和僵直症状改善明显,达到预期目标,患者非常满意。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癫痫病灶定位技术,其可以揭秘癫痫网络,有助于精确定位癫痫灶,是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最佳选择。随后在ROSA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局麻状态的SEEG颅内电极植入术,通过ROSA的智能导航进行激光验证,进而将电极精准植入到指定靶点,误差小于0.5mm。由于不使用立体定向头架,减去了反复拆装头架的复杂步骤,为13根电极的精准、安全、快速植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幅缩短SEEG手术的时间。

机器人手术突出优势:

三维融合 定位精确更安全

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采用现代影响学定位和立体定向仪引导,通过对患者颅脑进行细致的扫描,配合彩色多普勒影像仪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准确定位靶点位置,误差可精确到1mm以内。

三维技术在设定每根颅内电极植入的轨迹时,会尽量远离影像显示的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的这一优势,有助于避开颅脑内重要结构,避免电极以切线方向入颅,避开靠近颅底颅骨气房增多、感染风险增强的部位,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机器人界面以及计划软件允许垂直矢状面和任意角度的多种置入路径,因此,电极置入路径的侧别与角度选择范围更广。

无框架 扩大手术范围

ROSA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不使用立体定向头架,不受框架自身误差和安装框架误差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精准度。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宜上框架的患者来说,这种无框架设计扩大了手术适用范围。

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无框架设计让术者的术野和操作空间扩大,避免了框架对电极置入操作的限制,尤其是脑内多个病灶的患者,采用无框架的ROSA机器人辅助系统进行手术更加适合。

目前国内采用该项技术进行临床治疗的医院不足5家,沈阳军区总医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应用该先进设备进行诊疗的大型医院。据悉,ROSA机器人会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包括DBS和SEEG颅内电极植入术、射频毁损术、脑组织活检、脑出血和术中导航等手术,极大丰富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