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浅谈帕金森病

尹丰
尹丰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航天中心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的抖动、肌肉僵硬、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

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近300万名。与欧美国家相似,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此外,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那么,出现何种症状时我们应警惕帕金森病呢?帕金森病症状分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可能早于运动症状的出现,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近半数患者伴有抑郁、焦虑。运动症状包括肢体抖动,特点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活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此外,还有肢体僵直、行动迟缓的症状,早期出现系纽扣困难、系鞋带困难,写字越来越小,走路时向前冲;晚期可以出现起床、翻身困难,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称为帕金森病痴呆。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基础。药物治疗是核心,但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有效的阻止病情发展,因此,用药原则为“剂量滴定”,也就是说应用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即改善症状、提高生活治疗,但不求全效,预留药物调整空间。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应在医师指导下规律用药。患者可以平日以记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表现,症状的轻重,以观察药物效果。此外,帕金森病药物的服用方式对效果也有影响,患者应特别注意。以核心药物复方左旋多巴为例,该药物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应尽量避免与高蛋白饮食同服,服用药物时充分咀嚼药物可增加吸收,提高药物疗效。此外,患者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幻觉、神志模糊、肝肾功能异常、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或者出现症状突然缓解又突然加重、头面或四肢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应及时到医院调整药物。

近年来,帕金森病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症状,需注意的是,手术治疗也不能根治该病,而且术后仍需要药物治疗,但可以减少剂量,手术方法主要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明确是否适合该项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手术治疗,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活动,比如练习太极拳,也可以帮助症状改善。对于晚期卧床患者,家庭护理格外重要,这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此时,需要家属细心呵护,减少肺部感染等发生,可延长生存期。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患病人数增多,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种疾病,在生活、工作中,给予这部分患者更多的理解、帮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