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解读帕金森病的开关现象

尹丰
尹丰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航天中心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帕金森病患者的“开关恐惧”

对许多人来说,连接出生与死亡这两个端点的一条线,上帝的钥匙只开关一次,而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生命每天可以有好几次轮回。不是帕金森病患者,很难理解帕金森病患者独特的开关现象。

在被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时,李良修36岁。相比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患病群体来说,他还年轻。李良修开始积极服药,也由此深刻体味到了“开与关”所带来的恐惧感。他撰写的《走过帕金森的幽谷》一书中描述:“开”的时候,全身上下都通畅,如同由黑暗进入光明,所有躯体的症状全都消失了,可以运动自如。进入“关”时则完全相反,走路时好像脚上戴了脚镣铅锤,举步维艰。

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这种可怕的开关现象?医生说,药物往往是把双刃剑,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左旋多巴类药物作为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基础用药,早期临床运用效果很好。自1968年被运用以来,它对消除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震颤、僵直、运动减少和缓慢,有着明显作用。然而,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3年~5年后,药物的局限性会出现,长期服用会造成脑组织病理性改变,进而引起各种运动并发症,开关现象仅是其中一种副反应。

医生说,开关现象出现在服药后期。一天当中,患者的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可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这种变化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预测,如同电源开关一样。临床上形象地称这种生理现象为开关现象。

“开关”改变了患者生活方式

服药后独特的副反应会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一位患病数年的帕金森病患者说,不少中老年患者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开关现象带来的困扰,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每天盯着钟点吃药,一旦被“关”,就静静等待着“开”的到来。

除了开关现象,服药带来的其他副反应还有很多,如普遍出现的剂末现象。这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而每次用药后期又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此外,服药之后,虽然能改善震颤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异动现象,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都可出现舞蹈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这种不自主动作的幅度可以很大,可持续整个左旋多巴类药物的起效期。

“很多副反应都是未能合理长期使用药物造成的,如大剂量和脉冲式给药方式,虽然延缓了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让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张振馨告诉记者,在一些边远地区,患者由于得不到正确的临床指导,往往会不断自行加大用药剂量。这是很危险的,过量用药会使患者产生幻觉,甚至带来生命危害。

新治疗方式初露曙光

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和技术不断出现,为缓解患者痛苦带来曙光。

目前,国际上开始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来治疗服药之后的帕金森病患者。这项手术由一位法国神经外科医生在1987年采用并获成功。

专家介绍说,脑深部电刺激术是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病变的部位,将刺激发生器植入患者前胸的皮下,通过电脉冲刺激脑内特定的部位,从而改善原发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疾病的症状。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有严格的适应症,可用于药物治疗几年后效果减退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而且患者必须没有严重的全身疾病。

专家指出,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曾在国际国内风靡一时的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又称细胞刀)完全不同。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早期效果不错,但由于帕金森病是大脑双侧的病变,如果做双侧的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患者语言、智力等方面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今,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已被国际医学界弃用。

近年来,新一代药物频频出现,给患者改善副反应带来曙光。

医生介绍,目前已有新的药物,如儿茶酚氧甲基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以替代脉冲刺激为持续刺激。非麦角类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不仅大大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而且理论上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

医生说,药学界的目标是研制出不仅能像左旋多巴制剂一样能明显改善震颤、肌僵硬等症状的药物,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和改善与左旋多巴类药物相关的运动并发症,比如开关现象、剂末现象和异动现象,改善帕金森患者普遍的抑郁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可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病人患抑郁症的非常普遍,有资料显示,30%~40%的患者有不同形式的抑郁症状。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