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术中核磁 导航精准植入 新一代脑起搏器贴着皮肤就能给主机充电

刘海鹏
刘海鹏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重庆新桥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术中核磁 导航精准植入 新一代脑起搏器贴着皮肤就能给主机充电

医生正在为患者身体内主机充电

重庆日报网讯(通讯员 曾理)昨日,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患上帕金森病11年的退休教师于先生在医生轻轻打开遥控器开关后,他原本僵硬的身体立即变得柔软起来,震颤抖动的四肢也逐渐放松,还向医生展示了写字、拿杯子喝水等动作,也不需要家属搀扶自行走路了。据了解,这也是该院进行的西南地区首例通过经手术中核磁共振结合导航技术,完成的新一代精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据了解,今年52岁的于先生是巴南区某中学语文教师,11年前于老师发现自己双手异常抖动,后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每天只能依靠药物控制。但经过几年的药物治疗,于老师发现服药后控制不了几小时,四肢震颤症状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无法正常书写黑板板书,他也因此提前离开了他热爱的讲台和学生。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他便前往求治。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刘海鹏教授介绍,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帕金森病症状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脑深部刺激(DBS)疗法,使帕金森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减少用药1/3到1/2。据介绍,“脑深部刺激疗法”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有效控制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已经在国内临床上使用已有20年的传统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新桥医院专家在手术中又引入术中核磁共振和术中导航技术,将手术前核磁采集到的大脑病灶数据输入到术中导航系统中,再将手术中开颅后用O臂核磁共振检查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导航设备中,同步进行术前和术中数据比对后,再精准植入脑起搏器电极,让脑电极在最佳的位置工作,以更精准地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使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昨日,记者在于老师开机现场看到,医生手执充电装置可以贴着于老师胸口处主机所在位置的皮肤,在二十分钟内完成无线充电,完成一次充电可满足患者五天使用需求。据介绍,这也是新一代脑起搏器率先将无线充电技术在医疗设备中得以运用,克服了上一代不可充电脑起搏器在主机电量用完后必须手术更换的弊端,也提高了脑起搏器使用期限,相对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

此外,刘海鹏教授介绍,这新一代技术还能实现脑起搏器患者的远程网络遥控,装有脑起搏器的患者只要处于有WIFI网络的家中,医生在办公室里就能实现远程遥控,根据患者视频中的症状,调节主机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服务。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