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帕金森病异动的原因和治疗选择

王政伟
王政伟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的障碍是运动迟缓,自主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帕金森病近年了也受到重视,但与国外相比,对帕金森病了解也少得多,本文献是学习国外资料的小结如下: 帕金森病在美国有34-64.5万,我国的流行病统计也是在60万人左右,全球约有410-460万人。总的医疗费用支出在美国是2300万美元,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年度达19000-23000美元。

多巴胺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但在4-6年后,40-50%的个体就会出现,多巴胺诱导的异动(levodopa induced Dyskinesia).这与疾病进展,血中多巴胺浓度相对过高有关。治疗上尽可能减少多巴胺的药物治疗剂量,但是对于中晚期的帕金森病人,就会出现肌僵直,限制的日常活动能力。原因是基底节内多巴胺受体的储备能力下降。治疗的选择是延长多巴胺的给药时间,减少首剂服用药量,加用金刚烷胺。从100mg, 逐步增加至200mg.选择外科手术,如丘脑底核的深部电刺激术(STN-DBS)。 统计结果:发现出现异动主要在相对年轻组,半数以上应用多巴胺在600mg/d以上(49.6%)。65%同时服用COMT抑制剂恩他卡朋,MAO-B抑制剂咪多吡(思吉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森福罗),抗胆碱脂酸药物。

出现异动症后20%的病人接受外科手术,49.9% 病人选择金刚烷胺,11.6%的病例术后仍然服用金刚烷胺。 总体而言,接受外科手术的群体相对年轻,高多巴胺日服用剂量,多高于900mg , 甚至达1200mg以上,这部分群体对日常生活质量的要求高,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机率是日剂量300mg以下组的2.72倍。服用金刚烷胺后精神症状:如痴呆,精神行为异常,癫痫的发生率增加。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