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100个老人就有1个患帕金森病

王学廉
王学廉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今年4月11日,是第13个“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ParkinsonsDiseaseDay)。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疾病。随着中国老龄人数的增加,目前帕金森病病人已经高达200万左右,约占老年人口的1%,也就是说100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帕金森病人。预计新增病患10万人/年。

20多岁有人得帕金森病

专家教授说,目前发现帕金森病人的发病有提前的趋势,以前大多数是一些50多60岁的老人得此病,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30多岁就发病的病人并不少见,近日,他甚至还收到一位年仅20多岁的病人。由于目前左旋多巴类药物是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类药物虽然能控制震颤等运动症状,但剂量需要不断调整或增加,用药3年-5年后,50%的患者就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运动并发症,比如身体出现不由自主地摇摆、点头等症状,而药物控制震颤的疗效却逐渐减退。用药10年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运动并发症。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因此蒙上沉重的心理阴影。

帕金森病人久病变抑郁

专家教授向新快报记者介绍说,2008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全国14个城市19所医院400多名帕金森病患者中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年龄越大,其运动状况和情感状况越差;并且随着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运动情况和情感状况越差。

帕金森病是渐进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所需用药越来越多,而控制症状的效果却可能越来越不明显,到了疾病中晚期,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等也相继出现,而单抑郁症状就可能需要5-6种药物来同时控制。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因此蒙上沉重的心理阴影,认为再怎么治也没有用;也有人转而受小报不实广告的影响自行乱服药,从而进一步影响病情,给其本人和家人带来更大痛苦。

治疗提倡“身心兼治”

专家教授指出,随着目前治疗理念的更新,帕金森病的治疗从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着手,不仅关注震颤、僵直等运动症状的缓解,还要关注患者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障碍症状的缓解,并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提倡“身心兼治”。

国内外新版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指出: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病情特点,而且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对年轻病人尽可能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早期选择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森福罗(普拉克索),或MAO-B抑制剂、金刚烷胺或/和抗胆碱能药、复方左旋多巴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复方左旋多巴等,对既有运动症状又同时伴有抑郁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早期年轻患者,选用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更具有优势,既能有效控制震颤,又能同时缓解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也就推迟了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从而避免患者过早陷入心理阴影。

名词解释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与此同时,病人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等也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较大负担。

迄今为止,特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脑内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减少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国60岁以上帕金森病发病率男性为1.7%,女性为1.6%。全球400万患者中有一半在中国。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