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毒品还是米饭——左旋多巴与异动症

陶英群
陶英群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对于半杯水,乐观者说:还好还好,还有半杯;悲观者说:不好不好,只剩下半杯。

对于左旋多巴,乐观的帕金森病患者说:我身体里缺它,就像饿了要吃米饭;悲观的帕金森病患者说:它像毒品,吃多有害,一旦吃上就停不了。

名曰之“毒品”是不合理的,但却又有几分类似:多数患者对药物有所“依赖”,药效不佳时可能发生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的需求,部分患者会自行加药,以获得心理快感,避免躯体不适。急性停药可能会有危险的“戒断综合征”。而异动症,何尝不可以理解为“中毒”?

言归正传,之前写过帕金森病剂末现象,这次的主题是患者的异动症。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临床特征

当患者与疾病和平共处3~5年的“蜜月期”后,大概40%的患者会出现异动症。剂峰异动比双向异动更多,大概8:1。

用大白话解释,剂峰异动就是:服药-症状改善-异动-症状改善-基线或症状恶化;而双向异动就是:服药-异动-症状改善-异动-基线或症状恶化。当然,考试的时候这么答得0分俺不负责。

有异动症的患者很多也合并剂末现象,可以这么理解:随着疾病的进展,纹状体多巴半衰期缩短,药物浓度波动变大,同时因为突触后受体变化,药物起效的阈值变高,诱发异动阈值变低,导致有效的浓度窗变窄,如下图。

最后的最后,异动症典型的表现是头部、躯干、肢体、口下颌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有时可以表现为姿势性肌张力障碍,这是大家都能认识的。但是有时异动症可累及呼吸肌,患者的表现是“呼吸困难”;有时累及腹部肌肉,患者表现是“腹痛”;有时累及眼球,表现为眼球的异常运动,包括动眼危象和眼球不自主摇摆。还有少见的肌阵挛表现。这类少见不典型的异动需要识别。

再者要分析与患者的服药关系,比如腹痛、呼吸困难在剂末现象中也可出现,区别剂末(多巴相对不足)和异动(多巴相对过剩),进而才能合理调整药物方案。刻板样动作的是少见的异动表现,表现为无目的地反复重复动作,类似强迫。

此外,冲动控制障碍和异动是有相关性的,都和多巴相对过剩有关,但是涉及的神经环路是不一样滴,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精神行为的异动?

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危险因素

传统的异动症叫法是“多巴诱导的异动症”,这个称呼现在看来实在有失公允,称之为“多巴相关的异动症”可能会比较公平。异动症危险因素的研究众多,目前比较公认的有一下危险因素。

➤ 可控的危险因素:左旋多巴每日剂量

➤ 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女性、低体重、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小

➤ 目前存在争议的因素:左旋多巴起始治疗时间、左旋多巴治疗疗程

关于左旋多巴是否诱导异动,早期的研究认为越早起始左旋多巴治疗或左旋多巴治疗时间越长,异动症发生率越高;后来Brain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这篇研究大概是酱紫做的:

A国是发达国家,患者早期就诊,早期应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而B国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患者往往已经3、5年过去了,症状不能忍了才来就诊,刚好两个国家可以前瞻性地比较一下。

结果发现,B国的患者虽然延迟了左旋多巴治疗,但发生运动并发症的病程却同样是5年多,有的患者病程5年来就诊,吃药吃了半年不到也就出现异动了,所以推迟药物治疗并不能推迟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同样有一个重要的研究也发现若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400mg,左旋多巴的使用不会使出现异动症的风险增加。

所以所以,左旋多巴的起始治疗时间和疗程是不是异动症的危险因素,现在是有争议地。

异动症的临床管理

异动症的管理,首先是预防,然后是识别和治疗,都是重要的方面。预防当然就是控制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控制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因为这是可控的。

关于治疗,具体可见下表:

总之,对患者运动并发症的管理就是一条“中庸之道”,多种异动症可能同时存在,异动症和剂末现象也可能同时存在,而在治疗上不同异动类型不同,剂末和异动的处理又往往相反,简直是一门哲学。不过,多数患者轻度异动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舒服,所以有时也不强求完全控制。

回到文初的话题,左旋多巴之于患者,是毒品还是米饭。当然是米饭,是米饭,是米饭——重要的事说三次。正常人身体里不缺毒品,毒品滥用是对超过对某种物质实际需要的过度索求。而帕金森病患者确实缺多巴胺,药物之于患者是补充、补充、补充。说左旋多巴是毒品是不对滴;说要合理、科学用药,才是正解吧。

参考文献:

1. Jankovic J, Motor fluctuations and dyskinesias in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J]. Mov Disord. 2005;20 Suppl 11:S11-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428-433.

3. Ferreira JJ, et al., Summary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FNS/MDS-ES review on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Eur J Neurol. 2013 Jan;20(1):5-15.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