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通化市中心医院
三级不寐症,通常称为失眠,是困扰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症。笔者自1998年开始采用针刺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不寐症10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3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男57例,女4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一个月。
1.2 诊断依据: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不寐症诊断标准,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的初诊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令患者取仰卧位,取四神聪穴,选用0.30×40mm毫针,皮肤常规消毒,以15度的夹角,逆督脉循行方向,沿头皮与颅骨骨膜间快速进针,平刺10mm左右,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持续捻转针5分钟,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心理治疗
2.2.1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睡眠观”:睡眠是生理现象,失眠也是生理现象,人人都会遇到,只要放松心情,失眠很快就会过去;四五个小时的睡眠就能满足生理需要,不必为了睡得比以前少而忧心忡忡,也不必规定睡眠时间,要顺其自然。
2.2.2 指导患者练习松弛疗法。具体做法如下:患者安静平卧,先调匀呼吸,力求自然而非人为地使呼吸变深变慢,同时逐次放松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在这一过程中,脑子里可以想象某种宁静轻松的情景,以求身心同步松弛。患者掌握了要领之后再经常自我锻炼。患者临睡前进行松弛锻炼。可使警醒水平下降,有利于缩短入睡潜伏期,改善睡眠。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症的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睡眠质量好,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效果:治愈68例,占66.6%;好转29例,占28.2%;未愈6例,占5.8%。总有效率94.2%。
4 典型病例
冯某,女,43岁,教师,2003年9月17日初诊。主诉:失眠半年。病史:因带毕业班操劳过度,半年前逐渐出现入睡困难,并逐渐加重,曾口服安定、朱砂安神丸等药物,停药后失眠依旧。因惧怕药物的副作用,要求针灸治疗。就诊时每夜只能睡1~2个小时,白天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针刺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治疗7次后症状好转,两个疗程后,能正常入睡,睡眠质量好。随访一年未复发。
5 体会
不寐症,其病因病机乃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昼夜阴阳运转失常。《伤寒六书》中说:“阳盛阴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丽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丽不得眠也”。《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症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两字则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是实,无邪者皆虚”。治疗的关键是在于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疏通经络,促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是巅顶三阳五会之所,其前后两穴均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左右两穴则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肾,督脉贯脊属肾,络肾贯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故可调治元神之府产生的疾病,具有安神益志,健脑调神之功效,对促进睡眠,充养精神,强化记忆起主要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心理紧张。配合松弛疗法,简便易行,能增加针灸的治疗效果,两者配合效果佳。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失眠的原因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疾病
怎么戒掉安眠药?
家有宝宝,这么吃!
睡不着就是失眠了?~失眠的诊断标准
为什么睡不着?---失眠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