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慢性胆囊炎(郭喜军主诊)

郭喜军
郭喜军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吕某某,女,66岁,退休,石家庄市人。患者右胁胀满疼痛3年,加重伴胃脘部痞闷不适10天。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肝胆B超示:慢性胆囊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此乃肝胆湿热之胆胀。治当清热疏肝利胆。故用清胆汤加减治之。本案针对病在胆腑,同时考虑脏腑表里关系及五脏生克之理,肝胆胃同治,有的放矢,疗效确切。

患者右胁胀满疼痛3年,加重伴胃脘部痞闷不适10天。患者慢性胆囊炎3年之久,反复发作,常服消炎利胆片,病情时轻时重。10天前,因饮食油腻,出现右胁胀满疼痛加重,并伴见胃脘部痞闷不适,嗳气纳差,遂来诊治。

初诊(2009年7月14日):证见右胁胀满疼痛,伴胃脘部痞闷不适,嗳气,纳差,寐安,二便调。察其右上腹压痛,痛处拒按。诊其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检阅实验室报告:肝胆B超:胆囊壁增厚毛糙,提示慢性胆囊炎。此乃肝胆湿热之胆胀。治宜清热疏肝利胆。拟用清胆汤加减治之。

处方:

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柴胡,黄芩,枳壳, 白芍,荔枝核,延胡索.金银花,蒲公英,丹参,甘草。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7月21日):服药后患者右胁胀满疼痛减轻,偶见胃脘部痞闷不适,嗳气。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此乃肝胆湿热减轻,治如前法,故继服上方。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7月28日):患者偶有右胁胀满疼痛,胃脘部痞闷不适明显减轻,无嗳气。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此乃病情进一步减轻,当继服上方。因其湿热明显减轻,故调整方中相应药物用量。

处方:

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柴胡,黄芩,枳壳, 白芍,荔枝核,延胡索.金银花,蒲公英,丹参,甘草。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8月6日):患者右胁胀满疼痛消失,无胃脘部痞闷不适,无嗳气。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复查肝胆B超:胆囊壁光滑,大小形态基本正常。此乃肝胆湿热已平,疾病得愈。

按:慢性胆囊炎在中医属于“胆胀”、“胁痛”、“痞满”等范畴,《内经》中称之为胆胀,如《灵枢·胆胀》中说:“胆胀者,胁下胀痛,善太息。”本案证属肝胆湿热,其病机为情志失调气郁不解,郁而化热;加之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输布,产生水湿;湿与热结又阻肝胆之气机,二者互为因果,其病乃成。肝胆枢机不利,故见右胁胀满疼痛;肝木克土,致胃失和降,故胃脘部痞闷不适。胆属腑,以通降下行为顺,治疗时以“通”为主。具体治疗时应辨证论治,治疗应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入疏肝理气之品。本方以柴胡、郁金疏肝利胆;金银花、公英清热解毒;金钱草祛湿利胆;元胡、荔枝核,枳壳理气止痛;丹参活血止痛;鸡内金健胃消食;白芍柔肝敛阴,合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清热利湿之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