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皮肤病医案

韩世荣
韩世荣

主任医师 皮肤性病科

陕西省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案一:狐惑病案。(白赛氏病)

冯某,男,53岁,1992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口腔及外阴溃疡,下肢结节,反复发作3年。

病史:有白赛氏症病史,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及下肢结节反复发作,口干引饮,乏力。

舌脉:舌红,苔薄黄腻,脉濡细。

辨证:肝肾不足,虚热内蕴。

诊断: 狐惑病。(白赛氏病)

治法:益肾滋水,从阴引阳。

方药:生地20克,墨旱莲15克,赤白芍各10克,知母10克,炒黄柏10克,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佛手片6克,芦根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谷芽12克,附桂八味丸9克(包)。(14剂)

二诊:5月8日。

外阴溃疡好转,口腔黏膜仍有疼痛,下肢结节减轻,口干,腰酸怕冷,脉濡细,苔薄黄,再守上法。

处方:炒生地20克,石斛10克,炒知柏各10克,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炒丹皮10克,赤芍12克,炙甘草3克,芦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断15克,附桂八味丸9克(包),谷芽12克。

另以锡类散2支外用。

随访:连续服药三月余,病情有所好转,程度减轻,外阴溃疡未再复发。

按:白赛氏病与《金匮》所描述的狐惑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金匮》认为由湿毒所致,且取上下交病,独治其中之法,用甘草泻心汤以苦、辛、甘合治之。但从本案症状看,白赛氏病既因湿毒,又兼热毒,反复发作者尚表现肝肾亏虚,故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兼以益肾凉营治之。方中生地、赤芍、旱莲凉血滋阴解毒;知母、黄柏、连翘、银花、白花蛇舌草清热泻火解毒;白芍、佛手、谷芽调和胃气,使毒排则正安,胃强则病除,配以附桂八味丸从阴引阳,复诊时略作加减,辅以锡类散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专治口腔诸证。本案治法,可谓又一新方法。病同而证异,因人而治之,不拘一格。才能稳中求效。

案二:白疕案(银屑病案)

张某,男,40岁,工人。

患者以全身性红斑、鳞屑、瘙痒,反复发作20年加重1月之主诉于1998年10月6日初诊,查:膝前肘后及四肢伸侧、背部可见大片地图状肥厚性红斑,上覆较厚的白色鳞屑,搔之易脱,小腿及背部部分皮损顽厚干裂,头发呈毛笔状,指甲变厚,表面凹凸不平状如钉针。

舌脉:舌黯红边有瘀点,脉弦细。

辨证:血热夹瘀(血分热盛,郁久成瘀。)

诊断: 白疕(银屑病)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处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白芍、槐米各30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6g,半枝莲12克,威灵仙10克,10剂,水煎服。

二诊:10月26日。

服20剂后,鳞屑变薄,瘙痒减轻,

继用上方加何首乌20g。再服20余剂,皮损变成岛域状。原方加减服50余剂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按:银屑病初发以血热为主,病久则常为血瘀,本例反复发作20年,久病多瘀,加之皮损顽厚干裂,舌边有瘀点,乃血瘀于肤,郁久成块,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而干裂作痒。治疗这类病证时多采用理气活血化瘀,佐以凉血解毒之法,常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并加用三棱、莪术以加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

案三:马疥案(结节性痒疹)

陈某,女,36岁,干部。

患者以四肢出现坚硬疙瘩,剧烈瘙痒4年之主诉于2000年5月8号初诊。4年前被蚊虫叮咬后四肢发生丘疹、瘙痒,经治疗后大部分皮损消退,仅四肢伸侧遗留黄豆大坚硬结节,剧烈瘙痒,表面角化,四周有色素沉着。

舌脉:舌黯红边有瘀点,脉弦。

辨证:痰瘀互结于肤

诊断: 马疥(结节性痒疹)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用血府逐瘀汤加姜黄10g, 浙贝母10g,,皂刺10克,10剂,水煎服。

二诊:5月26日

服药后瘙痒减轻,结节变软变小,欲加速疗效,上方加山甲珠、水蛭各6g,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功。14剂,水煎服。

三诊:6月16日

症状明显减轻,结节已平软,再用本方加减内服20余剂,瘙痒消失,结节变平,皮肤恢复正常。

按:此病例属中医顽湿聚结范畴,多由瘀血夹痰结滞于肤发为结节,治疗时以血府逐瘀汤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加姜黄活血化瘀兼以引经,加浙贝母化痰散结,加皂刺、山甲、水蛭活血软坚散结功大力专,以求效捷。

案四:皮痹案(硬皮病)

苏某,男,14岁,学生。以左下肢皮肤带状变硬3年之主诉于1998年6月12日初诊。3年前因受寒邪侵袭,左股外侧一片皮肤呈淡褐色,发硬,轻度萎缩,难以捏起,因无痒痛之感而未重视,渐向远端延伸,就诊时已波及左侧小趾,局部出汗少,汗毛消失,活动不便,舌黯红,脉沉细,用本方加黄芪20g,蜈蚣2条,石斛20g,桂枝6g,重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外用软皮热敷散(本院自产制剂)局部热敷。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2 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局部开始变软,已有汗毛长出。嘱其继用前方化裁,坚持用药6个月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按:硬皮病属结缔组织病,中医谓之“皮痹”,西医无特效药物。此病由气虚血弱,外受寒邪所侵,日久导致血流不畅,瘀滞于肤,筋脉失养而变硬萎缩,用本方活血化瘀通脉,加黄芪以益气生血行血,蜈蚣功善走窜通络活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加桂枝温经通阳,以助行血之功,石斛滋养胃阴,以育后天之本。外用软皮热敷散局部热敷,药物可以直达病所,取效更捷。

4.瑞尔氏黑变病

周某,女,42岁。1999年3月30日初诊。患者颜面、颈部发生对称性青灰色斑2年,加重3个月。初起较轻,呈淡灰色,逐渐发展颜色加深,波及双手臂,轻微瘙痒及脱屑,舌黯红,脉弦细。宜活血化瘀,益气养血,退斑为治则。用本方加黄芪、玉竹、青蒿各30g,水煎服。半个月后色素明显变淡,嘱其继续服用月余而色斑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按:本病属中医黧黑斑范畴,病久多瘀,瘀血停滞于肤,肤失血养而发黑,治当益气活血退斑,加黄芪以益气,加玉竹旨在退斑容颜,用青蒿以防光照加重黑斑。

5.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董某,男,55岁。病史:开始于右足背出现多数针头大小之红色皮疹,呈小片状,轻度瘙痒,一月后左足背亦出现同样损害。此后皮疹逐渐增多,发展到双小腿,曾应用抗过敏药物,未见效果。家庭中无类似病史。

初诊:右小腿伸侧有10处1~2厘米直径之皮损区,边界清楚,表面呈轻度苔藓样变,中央及边缘可见多个针尖大小之紫癜分布及黄褐色色素沉着。左小腿亦有六处同样损害,舌质黯红,苔白润,脉弦。证属血瘀内阻,溢于外络。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枳壳、桔梗、川牛膝各10克,川芎6克,生地30克,柴胡、生草各6克。

服药20付,大部分紫癜损害消退,瘙痒减轻,继服20付,皮疹消退,仅遗留  色素沉着。

按:本案属慢性紫癜病之一种,其病程缠绵多年不愈,西医无特效疗法。本病由于血瘀内阻,溢于外络而见发斑,郁久血燥伤阴则肌肤失养,故有皮肤粗糙而作痒的症状。治以活血化瘀、宣肺清热。本例使用血府逐瘀汤贯通气血,以消瘀滞,用药特点是方中重用生地清热凉血润燥,倍桔梗畅宣肺气,因肺主皮毛,为不可缺少的引经药物。本病当辨为脾虚血失统摄型、血热迫血妄行型及血瘀型等三种类型以治之,病虽同,证中有异,临证当要细辨。

6.黄褐斑案

李某,女,25岁,未婚,1985年3月15日初诊。4年前鼻左上方出现两分硬币大小色素沉着斑,逐渐增大,发展到对侧面部,数目较多,色素加深,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色黯红、有血块,舌质紫黯、苔白,脉沉细。属中医气滞血瘀兼肝肾不足之侯,治以活血化瘀,疏肝益肾,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桔梗10g,枳壳10g,柴胡6g,血竭3克,丹参20克,白附子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白芷10克。药服35剂,皮损色素消退,诸证悉除。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面部色斑较多,患病4年病程较久,久病多瘀。月经不调伴痛经乃肝郁气滞之证,经血黯红,有块,舌紫黯均示内有瘀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经佐以补肾消斑。选用血府逐瘀汤加丹参、血竭活血化瘀为主,白附子、白芷善行头面消斑,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应用此方通过调理气血既恢复了月经周期,又调整了肝肾功能,从而面部黄褐斑也随之消退。

7.顽固性头痛

王某,男,24岁,阵发性头痛已十数年,每次持续数日或数十日,1994年5月7日因劳累过度复发而就诊。全头锥痛,痛甚则冷汗自出,下午夜间痛更甚,时感胸闷,舌有少量瘀点,苔薄,脉弦微涩。根据其头痛已十数年之久,还有刺痛和瘀点的症状,遵古人“久痛入络”之旨,断为瘀血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僵蚕治之:当归、生地各15克,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僵蚕各10克,桔梗6克,牛膝8克。3剂服后,其痛减轻,嘱再进6剂,其头痛消失,迄今3年未发。

按:头痛一病,中医辨证分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类六型,而瘀血导致头痛,在临床上较常见,本例头痛病史10数年之久,可谓长矣,虽多方求治总因药不对证而无效。根据痛如锥刺之感和舌有少许瘀点之特征,按瘀血论治,共进6剂,多年痼疾霍然而愈。

8.头汗出证

肖某,男,47岁,头部汗出10余年,曾服益气固表,滋阴清热等药无效,反而汗出加重。1995年2月10日就诊,自诉10年以前因夜间备课回寝,不慎摔倒在地,碰及胸部,随即就满头汗出,不分白昼,亦不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胸部时有刺痛之感,食欲正常,喜喝茶水,夜梦多,诊及舌边有一小瘀斑,脉沉弦,根据患者原有外伤史和瘀斑之征,断为瘀血所致出汗,投血府逐瘀汤治之:牛膝、桃仁、生地各12克,红花、枳壳、桔梗各9克,当归、赤芍、柴胡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连服6剂,汗出自止。随访,至今未发。

按:此例患者仅为头部多汗,故取名头汗出证。病史10多年,多方治疗无效,头汗出益甚,细问病史,得知10多年前因胸部外伤而致头汗出,因外伤导致瘀血阻络,使汗孔开合失常而多汗,用本方活血通络不用止汗而汗自止。

以上治疗数案,皆为瘀血导致,故用活血化瘀之血府逐瘀汤治疗而获良效。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散滞;配以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活血而无耗血之虑;又伍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桔梗截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上焦,宣通气血,有助于瘀血的化与行;牛膝破瘀通络,引瘀血下行。由此一升一降,一化一行,使气血营周不休,瘀去生新,功能正常,诸症遂愈。

血府逐瘀汤治疗皮肤病,首先强调辨证,注重皮肤症状与舌脉合参,凡见皮肤黑斑、紫斑、肿块、结节、疤痕、增生肥厚、干裂以及皮肤各种赘生物等,舌质黯有瘀斑、瘀点等都视为血瘀之象,均可取异病同治法,选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应用活血药时,要分清轻重缓急,轻者原方即可,重则加三棱、莪术之属,甚则选用山甲、水蛭。还要结合气虚、血热、血寒、夹痰之异,配用相应药物,并注意平素有无出血现象,有无禁忌等,只要详辨细查,用在恰到好处则收桴鼓之效。

案五:紫斑案(过敏性紫癜)

贾某,女,42岁,2001年6月24日初诊。

病史:3周前去外地旅游返回后突然发现双下肢有大小不等的紫红点,渐增多,遂来诊。自觉午后微热,口干咽痛,全身无力,二便如常。

诊查:双下肢伸侧皮肤有散在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紫红色斑,压之不退色,皮损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化验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尿常规检查有微量镜下血尿。舌质红,苔微黄,脉微数。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中医诊断:紫斑。

辨证:血热灼络,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消斑。

处方:生地炭、仙鹤草、白茅根各30克,紫草、墨旱莲、茜草根各15克,大小蓟炭、丹皮、地榆炭、侧柏炭、棕榈炭、枳壳、川牛膝、蝉蜕各10克,甘草6克。

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4—5次。

二诊:,2001年7月10日。

服上方7剂,紫斑明显消退,遗有色素沉着斑。于前方去地榆炭、棕榈炭、,加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赤芍各15克。

三诊:服上方7剂,未见新的出血点。复查镜下血尿消失,嘱继续服14剂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案紫癜是因血热壅盛兼感风邪,风热与血热相搏,迫血妄行,以致血溢脉络,瘀滞凝聚而发斑。用凉血五炭汤化裁,方中白茅根、生地炭、仙鹤草、地榆炭、大小蓟炭、丹皮、地榆炭、侧柏炭、棕榈炭、清热凉血止血,化瘀消斑;墨旱莲养阴清热凉血;枳壳理气,蝉蜕去风止痒,川牛膝引药下行。二诊时紫斑明显消退,但离经之血已为血瘀,故呈色素沉着,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且患者体质消耗,乏力纳差,均为脾气不足,脾不统血,血不归经,外溢脉络之中和肌肤之间,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故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助前药养血止血,以收全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