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此不再被认定成癌症吗?

袁宏钧
袁宏钧

主任医师 甲乳外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最近,相信大部分病理医师、以及部分临床同道的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文章的题目是《从今往后,有一种甲状腺肿瘤将不再被认定成癌症》!还有某些公众号文章直接写道《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此不再被认定成癌症》!那么这些文章真的说对了么?我们来看看!

类似第二篇这样的,不值一驳,看完本文之后您自会判断清楚!我们今天只说第一篇,希望看完该文之后,能对各位临床及病理同仁有所帮助,同时能警醒大家对于这类非专业人士文章慎重转发!

第一篇乍一看,好像挺振奋人心的,文中亮瞎我钛合金双眼的语句层出不穷,比如“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甲状腺专家扛起了变革的大旗”、“违背首先不得伤害病人的行医准则”等等,令我莫名的惊诧,大有长此以往医将不医、国将不国之势!

但,静下心来看看,该文章错漏百出,肯定不是医学专业人士的手笔。比如,“被周围的纤维组织囊泡完全包裹起来”,其中的囊泡肯定是包膜(capsule)之误;诸如此类问题多多,尤其关键的是文中“主人公”-“带有乳头状细胞核特征的非扩散式滤泡型甲状腺肿瘤”,这个名字取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好在文中引用了其英文名称,“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不管如何,将invasive直接理解为扩散,肯定不是专业人士所为!

面对朋友圈的“随手”转发以及表面狂喜,还是有平心静气之人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几个微信群甲状腺病理沙龙、华夏病理-女性生殖和大病理以及肿瘤资讯微信群等就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来自美国的孔祥田老师等人更是直接指出该文翻译错误。

面对铺天盖地的转发,且让我们从原文入手,逐步拨开眼前的迷雾,追寻那最终的真相吧……

原文题目是Nomenclature Revision for 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 Paradigm Shift to Reduce Overtreatment of Indolent Tumors,于2016年4月14日提前在线发表于JAMA Oncology。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原文。

拜读全文之后您就会发现,作者是有感于包裹性滤泡亚型乳头状癌(EFVPTC)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而临床治疗却大部分还是按照经典的甲状腺癌来处理,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纠偏”。针对该问题,研究者对诊断为EFVPTC的患者进行了国际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计109例非浸润性EFVPTC(观察了10-26年)和101例浸润性EFVPTC(观察了1-18年)。由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甲状腺病理专家阅片后,根据不良后果的发生情况如死于该病、远处或局部转移、实体性或生化性复发等,制定出可区分浸润性及非浸润性EFVPTC的可靠性组织学标准。

研究中涉及的109例非浸润性EFVPTC患者(67例仅进行了腺叶切除,无一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在随访结束时均无病生存(中位随访时间13年,随访时间范围为10-26年)。101例浸润性EFVPTC病例中有12例(12%)出现了不良预后,其中5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死于该病。据此,研究者提出非浸润性EFVPTC可命名为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即甲状腺伴乳头状癌核特征性的非浸润性滤泡性肿瘤(此为本人的理解,如有不妥敬请讨论。就本人所知该肿瘤的中文译文目前尚无统一性意见;也有同道翻译为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简写为NIFTP。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还提出了诊断NIFTP的标准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该标准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0.1%,总体准确性为94.3%。

相信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就一目了然了:原来是把甲状腺包裹性滤泡亚型乳头状癌中那些无浸润者单独列出来,对其处理可以采取腺叶切除;而对于那些浸润性包裹性滤泡亚型乳头状癌,则还是老办法处理!举例说来:严打期间,对于小偷小摸和杀人犯的处理一致,一概发配北大荒!后来发现发配北大荒的罪犯中有些并无太大罪恶,因此重新研究、并制定标准后,将小偷小摸者筛选出来,处以拘留半月、以观后效的惩罚即可!

当然,作为最靠谱的科普文章提供者,我们肿瘤资讯肯定不会止步于此,下面就把原文中的干货奉献给大家:

(A):肿瘤大体观,具有薄包膜;

(B):肿瘤的包膜(箭头处)及微滤泡状生长模式;HE染色,N为正常甲状腺滤泡;原始放大倍数×100

(C):主要诊断特征有核增大、拉长;最好将肿瘤细胞核的大小及形状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观察;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400;

(D):核轮廓不规则,染色质透明;HE染色,原始放大倍数×400。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