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冯凌主任中医师谈《胃病的辩证论治》(6)

冯陵
冯陵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六、[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缓解,时吐清水,尤其空腹时明显,纳少,乏力神疲,手足不温,大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胃痛日久不愈,脾胃阳虚,纳谷运化不健,胃失温煦,中寒内生,故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时泛清水,食少,乏力,此为脾胃虚寒之象,脾主四肢,阳气虚衰,不能达于四肢,则手足不温,脾运失司便溏,舌淡,脉弱,均为中焦虚寒,阳气不足的表现。

治法:温阳益气健中

方药:常用黄芪健中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饴糖补虚健中,桂枝补阳散寒,甘草、芍药和中缓急止痛;生姜,大枣,健脾胃而和荣卫。如泛吐清水较多可加陈皮,半夏、茯苓以降逆和胃,甚至加吴萸;若吐酸水者可加左金丸,以辛开苦降;若胃寒痛甚,可用良附丸以增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效;黑便者加干姜,附片,白芨,地榆,三七,痛止之后,可以服用一段时间六君子丸,用以巩固疗效。

案例1,徐xx男,47岁,1984年6月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胃炎,时常胃脘作胀隐痛,嗳气频作,以空腹时发作为多得食即缓解,喜热饮,喜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为脾胃虚寒,胃纳脾运不健,拟温补脾胃。

当归、白芍、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半夏、枇杷叶、木香、砂仁、枳壳、白蒺黎、白芨、茯苓、,干姜。

二诊:服上药疼痛明显减轻,嗳气也减少,续服上药15帖而愈。

案例2,刘x,男,57岁,2010年10月初诊。

患者时有胃脘隐隐作痛,嗳气,喜热喜按,多在空腹时胃痛,得食即缓解,大便溏薄,一日3-4次,舌质淡苔厚白,脉细弱,此为脾胃虚寒,胃纳及脾的运化均不健,拟温胃健脾祛寒。

附片、高良姜、香附、当归、白芍、人参、黄芪、白术、扁豆、木香、枳壳、柯子肉、煨肉果、茯苓,15付。

二诊,服上方15付,偶尔发作,亦即特别饥饿时隐痛,大便一日一至2次,舌脉同前,病祛大半,方15帖调理后痊愈。

八、脾胃阴虚]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烦渴思饮,口干舌燥,食少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弦。

病机分析,胃痛日久,因寒邪化热,或气郁化火,或胃热素盛或而阴伤。饮食喜食温热之品,或治疗上长期使用温燥之药,久蕴郁而伤阴;或肝阴虚,肝阳亢,迫灼胃阴,下灼肾水,而致胃液枯槁,郁火内盛,故证见胃脘灼痛,口干咽燥,烦渴思饮,阴伤肠燥则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弦数,亦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治法:以养阴益胃为主。

方药:益胃汤合竹叶石膏汤化裁。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甘润养阴益胃,竹叶、石膏,甘寒清胃泄热;半夏降逆;甘草,大枣和中,如肝胃火燔,劫烁肾阴,肾水不济,则肝木更失滋养,肝阴不足,则肝火愈加横暴,治疗上则宜滋胃养肝为主,佐以清胃清肝,常用一贯煎。方取生地,枸杞子滋阴,沙参,麦冬益胃,当归养血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或可加黄连竹茹以增清热泻火之功,纳差者可加少量陈皮,神曲,麦芽,鸡内金之类以助胃气通降,吞酸加海螵蛸,瓦楞子,疼痛明显者,可合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兼有瘀滞者,加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案例1,杨xx,女,47岁,工人,2006年3月就诊。

患者有胃脘灼热,隐痛史半年多,虽经西医治疗但疗效不明显,半月前在省中做胃镜检查拟为慢性

萎缩性胃炎,HP++,诉口干舌燥,喜冷饮,有时感觉烦躁易怒,舌质嫩红,少苔,脉细弦。

此脾胃阴虚,选方益胃汤加味,北沙参、玉竹、麦冬、生地、石斛、白芍、白夕利、白芨、知母,山药、枇杷叶、茯苓、蒲公英,7帖。

二诊:主诉,服上方后灼痛明显好转,至第七帖在外面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之后,灼热加剧,口干舌燥,喜冷饮等象都普遍加重,舌质红厚黄腻,脉细弦,嘱其以后烧烤、麻辣及一切温燥之品澡要忌口,另方:

生大黄、黄连、生石膏、石斛、北沙参、生地、玉竹、竹茹、枇杷叶、半夏、陈皮、佛手、白芍、茯苓,7帖。

三诊:上方服后大便不干结,口干舌燥好转,但胃脘仍有隐隐灼痛,舌质嫩红苔薄白脉细弦,仍按初诊方,有时亦加减化裁,随临床症状而变化。连续服药3个多月,随后去医院胃镜检查,胃炎痊愈。HP转阴。

体会:临床上,胃病虽表现为不同证候,但证候之间经常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甚至互为因果,如病之初起多属证,有寒凝、食积、热蕴、气滞之异,四者之间,既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脾胃气机之外邪壅滞,相互影响,如寒凝则气滞,寒凝、气滞胃阳不振,则易於停食;而食滞胃脘,土壅木郁,亦可加重气滞等等。若疾病进一步发展,气郁可以化火,寒邪久郁也可以

转化为热。积滞亦可变生湿热,或初病在气,久病延及血络等等,则多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气滞血瘀之证,邪气久鞍,消耗正气,病机由实转虚,或为阳虚,或为阴虚,或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运行无力,久则留瘀生痰,遂致虚证挟痰挟瘀;此外,或因脾不统血,或因血热迫血妄行,或因瘀久伤络,可见吐血、便血,而失血的结果,致使正气愈虚,如此等等,皆为胃病常见的病理较归。

临床中,不管是西医诊断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只要按照中医的整体观念,进行辩证施治,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寒凝祛寒,热蕴清热,气滞即疏肝理气。虚则补之,阴虚滋阴,阳虚补阳。但诊疗中,3种证型不能截然分开,很多病人多有不同的兼症,再加人体素质各异,转归亦各有不同,临证中当予明辩。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变,要详细辩证,持之以恒治疗,使其不易反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糜烂性胃炎,只要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土茯苓、桃仁、红花、苡仁、冬瓜仁等,糜烂很快消失,炎症也很快治愈。至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只要在辩证基础上加土茯苓,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利湿药,亦能很快治愈。

以上是我几十年治疗胃病的肤浅认识,提出来以供参考,望同仁斧正。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