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冯凌主任谈《胃病辩证论治》(2)辩证分型及诊治案例

冯陵
冯陵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二、辩证分型及诊治案例:

一、[寒凝气滞]

症状: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得热则减,口渴喜热饮,舌厚白,脉弦紧或弦迟。

病机分析:由于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寒积于中。寒为阴邪,其凝,阳气被寒邪所遏,胃失通降,故发胃痛;喜温熨,思热饮,舌苔白,均属寒象;脉紧主痛,脉紧或迟脉主寒,寒凝胃痛,故见弦紧或弦迟脉。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附丸加味,方用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若寒重者加干姜,附片、吴萸甚至製川乌,气滞且甚者,加陈皮,木香,偏寒湿痰,苔白腻甚至滑者加半夏;如寒热身痛兼表征者加苏叶、生姜散其表寒;如寒郁久化火,寒热夹杂,证见胸脘痞满,不思食,嘈杂恶心欲吐,或口苦吐清水,多寒热并治加左金丸即黄连吴萸合用,寒热并重;但要分清寒热孰轻孰重,寒重则重用吴萸,热重则重黄连。

案例,张x,男20岁,2006年8月底诊。

患者上学因暑假结束到校,因天气尚热,至饭店吃冷拌面,又吃了3根雪糕,一瓶冰啤酒。之后自感胃部冷痛,气胀,嗳气,服西药去痛药只管2个小时又痛,以中成药元胡止痛片也不管用,诊时诉畏寒,精神萎靡,舌质痰苔白,脉弦紧,证属寒凝气滞。

陈皮,半夏,吴萸,木香,苏叶,枳壳,香附,高良姜, 白术,茯苓,黄芪。3帖。

二诊:上药3帖后疼痛已大减,但仍不思饮食,稍有恶寒,舌脉同上。

陈皮,半夏,木香,苏叶,枳壳,香附,高良姜,白术,六曲,鸡内金,茯苓,太子参,3帖。

三诊:胃脘疼痛已止,尚有嗳气,食欲转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薄白,脉缓,此寒邪未尽,已伤脾阳,当驱寒补脾阳并治。

太子参,白术,附片,桂枝,高良姜,木香,砂仁,枳壳,扁豆,六曲,茯苓,5帖调理而愈

[胃火灼盛]

症状:胃脘烧灼嘈杂, 痛剧烈,口臭,口渴,喜冷饮,甚至面赤,大便干结或溏,但恶臭不爽,小便色呈赤,得冷则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病机分析,由于腹部受热,或过食辛辣,温热食物, 食肥甘或烈酒,湿热积于胃中,胃气受阻不降,故发为口臭,便干结,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饮等热病特征。

治法:清利胃热,降气和胃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调味承气汤,方中竹叶,石膏清胃泄热,半夏和胃降逆,如大便干结可加生大黄,调胃加强清化实热功能,如胃部灼热明显,可加黄连助其清中焦功能,如兼火郁而伤阴,可加生地、元参、石斛等药兼顾养阴。

案例:张xx,男19岁,学生,2006年8月底诊

患者因暑假结束,尚未开学,提前到学校,连续三天中午、晚上都吃烧烤和麻辣火锅,于前天突发胃脘疼痛,烧灼嘈杂难忍,至某大医院诊为急性胃炎,连输2天消炎药,病情丝毫未见好转,至我处求中医治疗,诊时见患者面红,喝冷饮都不解其渴,口臭,大便干结难解,烦热不宁,周身皮肤也灼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且弦。

此贪食高热辛辣之食品,胃有蕰热不退,治当清泄胃热泻火。

生石膏,知母,竹叶,大黄,芒硝,陈皮,枇杷叶,黄连,枳实,槟榔,土茯岑,茯苓,5帖。

二诊,上方5帖之后胃脘灼热疼痛已减大半,但仍有灼热,疼痛感,面红肤红已得到明显好转,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此热势已去大半,已显热蕰伤阴症象,当清热与滋阴并举。

生石膏,知母、竹叶、北沙参、石斛、生地、西洋参、元参、枇杷叶、竹茹、蒲公英、土茯苓、茯苓,7帖。

三诊:胃部已无明显灼热疼痛感,口干欲饮,欲冷饮已不明显,大便已不干结,舌质嫩红少苔,脉细,当进一步养阴消炎。

石斛,北沙参,麦冬,生地,西洋参,土茯苓,山药,枇杷叶,竹茹,桃仁,红花,茯苓,7帖。

四诊:患者已无明显不适,基本康复,上方略有出入,增加一些健脾药,予7帖进一步调理,以巩固疗效。

[按]以上两个病例,分属两个证型,但都是因饮食不慎而致病,几呼是同一时间发病,但由于贪食的饮食不同,患的胃病的症状就大相不同,一个是贪食生冷引起的寒凝气滞,一个是贪食热性肥甘之品引起的胃热灼盛,前者是一派寒象,如疼痛剧烈,怕冷喜热饮,口不渴;后者是灼热,疼痛,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面红、舌红,因为病因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也采取相反的治疗方法,前者以温热药以祛胃中寒气;后者以寒药祛胃中蕰热,甚至动清热并下的生大黄,芒硝,以通府泄热,使热从大便排出,而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