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解读DC-CIK免疫细胞对低分化胰腺癌治疗案例

吴彬
吴彬

主任医师 肿瘤生物医学科

沧州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

科室:生物医学科

专家:吴彬 临床医学博士后、肿瘤生物治疗专家、沧州市人民医院生物医学科主任、首席专家

疾病:低分化胰腺癌

入院病例报告:右下肺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腺癌,已经不适合手术

治疗手段:免疫细胞治疗配合化疗

肿瘤生物治疗专家吴彬解读

在陪同吴彬博士检查病房的时候,记者遇见了来自本村的刘大爷,刘大爷65岁了,半年前被确诊为右下肺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理报告提示为低分化腺癌,已经不适合手术治疗。

入院后,以吴彬博士为核心在专家组在会诊了他的病情后,建议先进行标准的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毒副作用,恶性呕吐,感染发烧等。根据患者出现的这些严重的毒副反应,及时给予免疫细胞辅助治疗,有效地缓解了上述毒副反应,同时又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此后,每次在化疗间歇期都给予免疫细胞治疗,使患者顺利完成了全部的化疗疗程。

复查结果提示原发灶肿瘤体积缩小82%,纵膈淋巴结无肿大。随后又对原发肿瘤进行了氩氦刀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病灶几乎完全钙化吸收,纵膈淋巴结未见异常,疗效评价达到CR(完全缓解)。

吴彬博士对记者说:“免疫细胞治疗是将人体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DC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诱导、激活;再将添加了诱导因子的CIK细胞和DC细胞共同组成DC-CIK杀伤性异质细胞群,打个通俗的比方,DC细胞就像雷达,CIK细胞就像“导弹”,“雷达+导弹”就能精确杀灭肿瘤细胞。”

本世纪初,美国“国际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总结报告中就指出,二十世纪是药物治疗时代,二十一世纪则是细胞治疗时代。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种抗肿瘤治疗模式,是从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入手,具有高度特异性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在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提高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吴彬博士最后告诉记者:“手术、放疗、化疗联合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新途径,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征服肿瘤的希望。”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