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Ludloff截骨治疗拇外翻对前足底压力的近期发现

贾战忠
贾战忠

主任医师 疼痛科

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近期有不同的临床发现,Robinson等在对Scarf及Ludlof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术后6~12个月内,两组患者在满意度、AOFAS评分及跖趾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但在缓解疼痛、足底转移性跖骨痛方面,Scarf较优;在纠正拇外翻角、跖骨间夹角, 跖骨远端关节角及籽骨复位方面, Scarf截骨术优于Ludloff截骨术。

在有关该截骨术的基础研究中,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如Nyska等利用人工骨模型对Ludloff术式进行三维空间研究,得出中立位截骨矫正角度(IMA)最大约14°,但骨干短缩2.85 mm,跖骨头抬高1.36 mm,增加跖骨轴向内旋约1.88°; 而偏向跖侧10°进行截骨产生的矫正度数为8°,短缩0.45 mm,跖骨头下沉1.22 mm,产生轴向外旋约1.57°;偏向跖侧20°时,矫正IMA为16°,产生的短缩、下沉及轴向外旋均增加,因此他推荐偏向跖侧10°为理想的截骨角度,Beischer等、张建中等对该术式进行三维研究后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虽然Mann等报道近端的圆弧形截骨在短缩和矫正方面似优于Ludloff截骨,但Nyska等[12]通过试验证实改良Ludloff截骨术的稳定性高于跖骨近端Chevron截骨、Crescentic截骨及基底开放性楔形截骨。 Acevedo等在比较5种截骨术的抗疲劳特性后发现Ludloff截骨术优

于Crescentic截骨和Scarf截骨。

综上所述,目前对术后疗效主要依临床检查和X射线参数进行评价。虽然足底压力测试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学研究、矫形支具的研究与开发、脊柱及髋膝关节术后的疗效评定、足疾病的诊断与评价等,但在评定拇外翻疗效方面应用较少。目前Ludloff截骨术虽在国外应用广泛, 但对其造成具体的前足底生物力学改变, 尚不明确,为此作者对拇外翻患者在该截骨术前后分别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并以健康人作对照,以了解Ludloff截骨术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评价手术疗效,并进一步推测Ludloff截骨的特点及其适应证。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