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疼痛中心
航空总医院
三级睡眠下肌肉松弛法治疗顽固性呃逆(膈肌痉挛)新法诞生 (转载)
来源:搜狐健康等,撰文/资深医疗媒体人 子琳(微信公众号:子琳为您读健康)
受访专家: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ICU)中心主任、多学科疼痛医学中心主任 安建雄
编者按
“什么?打嗝打了10年没停过?你在和我开玩笑吧?”看完文章标题的朋友,此刻脑袋上估计都顶着很多个问号、惊叹号。因为打嗝是生活当中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了,谁还没打过嗝呀。可这打嗝打了十年的还真头一次听说,这件事看似很离谱,但偏偏就真的发生在了这个星球上,发生在了我们的身边。
真想不到打嗝还能把人折磨成这样
这位饱受打嗝困扰的帅哥叫李佳军(化名),今年36岁,事情还得从他19岁那年说起,当同龄人都沉浸在芳华中,他的生活却里却冒出来了个插曲。
一次和同学一起踢球,踢得正来劲儿的时候,李佳军突然就开始打嗝,关键是打了一个小时一直就没停下来,喝水、憋气这些办法都不好使。没想到这还不算完,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每天打嗝不断,不仅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更让他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最严重的时候真的是吃什么吐什么,甚至抱着垃圾桶狂吐。久而久之,人也变得消瘦。
这些年我采访过这么多患者,见过被疼痛折磨的痛不欲生的,也见过因为头晕发作站不起来不敢睁眼,难受的不想活的。但被顽固性的打嗝折磨成这般模样的,还真是头一次见。
打嗝如此顽固为哪般?
看到这儿,您认为李佳军打嗝儿不止是哪儿出问题了?肠胃消化系统?脑功能?抑或神经系统?估计大家第一反应,还是会认为他消化系统出问题了。No no no,没这么简单。
打嗝是俗称,在医学上叫做呃逆。持续性呃逆除了像李佳军那样影响生活、工作,持续几天吃什么吐什么。还可能会感觉呼吸不畅,整个人有种憋涨感;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话还会威胁生命。
安建雄医生说,呃逆的发生原因有点儿复杂。医学上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它的机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一部分呃逆是由神经反射造成的。从大脑到咱的心、肺、肝、脾、肾,都分布着控制呃逆的神经。所以这其中任何一个脏器出现点儿状况,都可能引起呃逆。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胃肠道疾病、颅内肿瘤、脑卒中。
李佳军去医院真的是前前后后查了一个遛够,抽了血,查了胸部X线片,又做了胃镜、肠镜、胃动力检查,连脑电图,脑核磁都做了,可是这些器质性的病变都被排除了。后来医生通过问诊,揪出了真正的致病因素。
原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与李佳军的性格有关,长期的紧张焦虑是导致他顽固性打嗝的真正原因。李佳军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什么东西都不能出一点错。但偏偏心理素质不好,所以从上大学到工作,长期都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从前我们都知道紧张焦虑时,会出现生理上的一些反应,有的人很想去卫生间,还有的人会睡不着觉。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紧张焦虑还会导致膈肌痉挛,引发呃逆,甚至是李佳军这样的顽固性呃逆。而这一切都是神经反射造成。
“打嗝10年就是治不好,咋这么难?”
好不容易找到了顽固性呃逆的真正原因,接下来的有效治疗办法,又成了一家人的寻找目标。这些年,针对李佳军这样的顽固性呃逆,找到有效的治疗真的是异常艰难。说出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了治打嗝儿,李佳军在60岁老妈的陪伴下,走遍了多家医院,期间还看了中医,吃了中药,做了针灸,但也只能轻微缓解呃逆的频率。
2012年年底那次治疗让他更为印象深刻。当时李佳军听说北京一家医院,用射频治疗呃逆效果好,就兴致勃勃的去做了射频。刚出院的时候他感觉还好。可三天之后他又开始狂吐,正好赶上农历腊月28,医院各个科室都没多少人了,想看病都不知道该去哪看。
安建雄:“顽固性呃逆,想赶走你也不难”
真没辙了?尽管经历和尝试了多次治疗失败,但60岁的老妈依旧没有放弃,他带着儿子李佳军又转战到了安建雄医生这里。但问题真的就在这里迎刃而解了,而且只用了一支针剂就解决了他长达十年的痛苦。
这神器是啥东东?其实就是一种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品——肌松药。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这个药可以让身体的肌肉放松。而李佳军的顽固性呃逆,正是因为膈肌长期过度兴奋而处于痉挛状态所致,肌松药可以彻底放松他的膈肌,让他不再遭受顽固性呃逆。
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膈肌属于内脏肌肉,完全的放松就意味着全身各处肌肉的放松,包括控制呼吸的肌肉,这会有什么影响呢?它会造成患者一定时间内不能自主呼吸,所以必须给李佳军一个外在的干预,用呼吸机代替他的自主呼吸,这就需要医生团队在治疗过程中全程监护。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医生尝试过用肌松治疗顽固性呃逆。但看到李佳军这么痛苦,安建雄医生决定努把力。学术自信不仅需要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创新精神,更需要行动前周密的部署。
经过疼痛、麻醉科的充分准备,完善心电图、血化验各种检查,安建雄医生及其助手们当天在麻醉恢复室对李佳军进行了治疗。随着药物输注进血管,他的膈肌逐渐放松,整个人的大脑也逐渐放松,渐渐睡了过去。
两小时后李佳军醒过来,呃逆已经完全消失。他和母亲真是又惊又喜,说话交流也没有问题,李佳军甚至都有些不习惯现在的自己。如今治疗已经有一周多时间,李佳军一直没有再出现过呃逆。
针对顽固性呃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安建雄医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受访专家介绍
安建雄,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麻醉与重症医学(ICU)中心主任、多学科疼痛医学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室、股骨头坏死研究室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执行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专业学组副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发起人,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疼痛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医学参考报-疼痛频道》常务编委,《麻醉与监测杂志》疼痛专栏主编,《医学参考报-麻醉频道》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及《临床麻醉学杂志》特约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留学经历:1999年英国牛津Churchill 医院学习,2001-2004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
学术成就:2013年1月30日和2014年4月14日,分别完成渐冻人吕元芳,和高位截瘫体操名将桑兰剖宫产麻醉与重症监护治疗。2012年用营养和修复神经方法替代破坏性治疗疱疹后神经痛获得满意疗效;2013年影像介入精准治疗股骨头坏死获得近期95%,远期87%满意疗效,发展和修改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股骨头坏死不能重生”的学说;2015年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进展并形成体系;2016年介入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获得突破。建立了蛇毒诱导新型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首次发现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可逆性中枢神经结构改变。已发表论文90篇,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目前主要从事疼痛机制、认知功能和失眠的研究。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和《临床疼痛病案分析》,参编著作10余部。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作者介绍
子琳,资深医疗媒体人,医学科普专栏作家。原北京电视台健康节目导演,深耕健康传播领域近10年。
2015年10月创办医学科普专栏《子琳为您读健康》,访京城三甲医院名医上百位,写最权威医学科普及名医故事。擅长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
一年来撰写医学科普文章上百篇、20万字有余,发表于《北京晚报》、《中国家庭医生》等知名刊物。在搜狐健康的专栏,半年内累计阅读量近7000万。2016年应邀作为特约记者,承担了国家卫计委人民卫生出版社《生活与健康》杂志增刊的策划、采访、撰写工作。
现为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报》、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健康医药专刊等多家媒体特约作者及约稿作者;搜狐、网易、今日头条、凤凰网、一点资讯、腾讯新闻《子琳为您读健康》专栏作者;百度知道特约作者;《子琳说健康》栏目总策划、主持人。新浪微博@子琳为您读健康。
兼任: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医学领域学术职务。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面肌痉挛与神经三叉痛的治疗方法区别
面肌痉挛怎么回事,怎么办
面肌抽搐了该怎么办
脸为什么会不自由的抽搐
导致面肌痉挛的原因是什么
眼皮一直在跳是不是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