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王亚明
王亚明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 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应特别警惕。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

一、概述:根据损伤特点,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两者在致伤因素、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 。另外,根据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可以将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者具有不同的病理表现。原发性脑损 伤主要是神经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表现为神经纤维的断裂和传出功能障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的死亡 。继发性损伤包括脑缺血、脑血肿、脑肿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这些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由原发性损伤所导致的,反过 来又可以加重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

二、弥漫性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ッ致性轴索损伤是在特 定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当致伤力作用于脑部时,脑组织加速运动产生剪切、伸展和压缩应力。当这些应力强度较低时,无脑组织损伤发生。当致 伤力强度增加时,会造成皮质神经元短暂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脑震荡损伤。更强的致伤力会导致轴索传导功能障碍,使皮质 与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络中断,严重时轴索断裂引起临床上持续的昏迷。当大量轴索断裂时,脑白质内可见多数小的出血灶。

三、局限性脑损伤(脑挫裂伤脑挫裂伤):经典的概念 认为,脑挫裂伤是脑表面散在的出血灶,通常位于额极、额下、颞极、颞下和颞叶的外侧面。

病理改变包括 脑挫伤和脑裂伤,挫裂伤的区分以软膜-神经胶质膜是否断裂为准,通常两者并存。脑挫裂伤位于皮质,肉眼可见局部脑组 织出血、水肿,存在脑裂伤者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变呈楔形深入脑白质。镜下早期表现为神经元呈典型的中央性尼氏( Nissl)小体溶解改变,轴突肿大断裂,毛细血管充血、出血,周围脑组织细胞明显水肿,及胶质细胞肿胀。脑皮质分层结 构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数日至数周后,挫伤脑组织液化,局部出现泡沫细胞,胶质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长入,最终与脑 膜纤维细胞增生融合形成脑膜脑瘢痕。

脑震荡和脑挫裂伤分别代表了两类脑损伤,即弥漫性和局部脑损伤。 在脑损伤患者中,两者通常并存,共同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原发性脑损伤。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脑震荡还是脑挫裂伤, 脑组织发生损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受伤当时立即形成。这样,我们不仅应重新理解原发性脑损伤的概念,更重要的是 ,这意味着早期应用适当的药物可以避免和减轻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脑损伤的疗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