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测试昏迷病人意识水平有新法

何江弘
何江弘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每日科学》2011年11月9日报道——由Steven Laureys博士率队的昏迷科学小组(比利时列日大学/列日大学医院)与其伦敦、安大略(加拿大)、剑桥(英国)的合作者已共同开发出一种便携式测试方法,使得植物人(尚有意识存留、但无法表达的患者)临床诊断变得更简单更经济。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何江弘

某些严重外伤的患者无法控制任一肌肉,但通过纪录患者对医生发出的简单命令的脑电响应水平(应用高密度脑电图),则可以确认患者意识的存在与否(图片来源:© comascience.org ULg)

本研究结果已发表于本周的《The Lancet》(《柳叶刀》)。

开发这一病人意识水平的床侧简捷测试的动机源于昏迷科学小组此前完成的一项研究。Steven Laureys教授及其同事实际上在2009年就已经证明,对所谓“植物人” 患者所作的诊断中40%有严重失误,也就是说这40%的患者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定水平的意识。Laureys率领的比利时列日大学医院的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了联邦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得以规定医生在临床上必须使用特别设计的意识水平量表(昏迷恢复量表)。目前比利时的每个昏迷专科中心都在使用该量表。

2010年昏迷科学小组的研究者及其剑桥(英国)同事实现了另一项基础性突破:他们显示了通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扫描技术与“植物人”患者实现思想交流的可能性。就传统做法而言,对昏迷的临床评估经常要通过肌肉对刺激的响应来进行。该研究显示,通过fMRI,医生能够觉察所谓的“植物人”患者的意识痕迹甚至与之交流(这是因为患者实际上能够对评估者所建议的任务所出精神上的合适响应)。不过,基于功能磁共振的思想交流方法虽然在科学上极具创新意义,但相关费用昂贵到让人几乎不敢问津,同时也不是每家医院都有磁共振设备或有使用权限。

本周的《柳叶刀》所描述的新测试方法则改变了这个局面。 Laureys博士解释说:“作为医生,我们一般会要求患者对诸如‘捏紧我的手’等简单命令作出响应,以此确定患者意识的存在与否。当获得响应后,事情就好办得多了;但如果我们无法觉察一种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响应呢?因为有时候他或她由于外伤损伤了神经、脊髓或大脑而根本无法作出任何运动。现在,有了这一新的测试方法,我们也向患者要求移动其手或脚,但我们不再对肌肉响应作守株待兔之想,而是用脑电图直接测试大脑运动皮层的活动状态。显然,这是一种更经济的方法,正在医院各中心全面推广。”

这项新的研究的共同作者、神经心理学家Camille Chatelle声称:“这意味着,这一便携式测试方法能够应用于每个医疗中心甚至每个家庭。”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