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黄冈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糖尿病肾病(DN),又名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美国,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的首要病因,在我国,糖尿病肾病致肾衰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病因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1.遗传易感性。
2.代谢紊乱。
(1)糖代谢紊乱。
(2)脂代谢紊乱。
二、发病机理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基因背景:UKPDS和DCCT的研究均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这为糖尿病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提供了线索。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但目前尚未形成定论,比较重视的是ACE、醛糖还原酶及GlUT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肾组织糖代谢紊乱
(1)多元醇通路的激活。
(2)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产生增多。
(3)蛋白激酶C的激活。
(4)氧化应激的发生。
(5)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作用。
3.脂代谢紊乱
(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脂栓形成。
(2)氧化和糖化LDL对肾小球硬化的促进作用。
(3)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甲羟戊酸的代谢产物对肾小球硬化的促进作用。
4.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没有直接关系,但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临床表现】
Mongensen曾根据1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及病理生理过程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可达正常的140%,肾小球和肾脏体积增大,经积极控制血糖可使上述改变得到缓解。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此期患者GFR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也在正常范围,运动后增加,但休息后恢复正常,而肾小球组织结构已发生改变,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宽。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此期患者UAE持续性升高至200μg/min,20%血压轻度升高,GFR仍高于正常,肾脏组织学改变进一步加重,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宽更加明显。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期患者出现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持续性尿蛋白升高(>0.5g/d),可出现水肿,血压轻至中度升高,GFR下降,肾脏组织学改变可出现典型的K-W结节。
Ⅴ期:终末期肾衰竭。此期患者临床上出现尿毒症及其合并症的相应症状。
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也可参考此分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保持健康要清除哪些毒素
糖尿病吃玉米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胰岛分泌功能的三种检查
糖尿病可致男性不育
糖尿病治疗几点建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显微神经减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