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养生有道,“胃”病先防

刘建平
刘建平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中医养生之道溯源于两千年前西汉时《 黄帝内经 》,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调养,以达到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的目的。其对我国卫生医疗 、防疫 、养生保健 、抗衰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医学文化领域及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医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 、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所以精 、气 、神 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共居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胃有容纳消化食物 、脾有吸收传化营养物质的功能,脾胃是提供人体生命营养来源的根本。《 黄帝内经 》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脾土位于中央,土生万物,为其他四脏之长,只要中央脾土功能正常,其他四脏就会得到脾胃运化的精微物质滋养灌溉。张介宾也在《 景岳全书 》中指出:“胃气为养生之王,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升胃降,功能互为相用 。如果两者功能失常,则会出现“脾胃失调百病生”的情况 。例如:若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 、便溏、食欲不振及大便秘结,以至倦怠 、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若脾脏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 、痰 、饮等病理产物,而出现四肢困倦 、食欲下降 、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 。既然脾胃功能对人体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果固护后天之本,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呢?饮食方面:饮食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是饮食不节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使气机紊乱或正气损伤,产生疾病 。古人云:“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 ”。冷物、硬物、生物皆可影响脾胃转输的顺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病从口入”,所以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调理脾胃功能、保持身体健康尤为重要。预防“病从口入”首先要从日常饮食做起:1、 饮食有常,定时定量:每日三餐规律,忌暴饮暴食,长期的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会损伤脾胃,造成健康问题 。2、 荤素搭配,合理膳食:若餐餐都只吃大鱼大肉,则会增加胃内负担,应搭配吃些清淡的食物。俗话说的好“膏粱厚味,易伤脾胃;荤素搭配,长命百岁”。3、 “六宜”、“四不宜”:六宜即饮食宜淡、宜缓、宜少、宜软、宜温、宜精;四不宜即不宜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不宜食坚硬、过冷及过热食物,不宜食粗糙或粗纤维多的食物,不宜饮烈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情志方面:很多人在合理膳食的同时却会出现莫名的脾胃病,检查也没发现问题,这时要考虑是否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 。临床上,不良情绪是诱发功能性胃肠病的一大因素 。情志属肝,情绪不良容易导致肝克脾土而引起脾胃病,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我们要保持精神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争取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做到“恬然不动其心”,以维持肝胃调和,从而确保脾胃功能正常 。运动方面: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可增强胃肠功能,改善脾胃的气血流通,达到增强体质、健身延年的目的。我们最好保证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缓慢运动,比如散步 、慢跑 、打拳 、游泳 、爬山等 。除此之外,我们向大家推荐太极拳,这种运动动静相兼,刚柔相济,起伏有致,正好符合中医所推崇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 。穴位养生:经络穴位是中医养生的精髓之一,每天适当按摩相关穴位,就能起到舒筋活络 、祛病延年的功效 。脾胃保健常用穴位有:足三里 、三阴交 、中脘 、天枢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就会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相信只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脾胃,从而达到“胃”病先防的目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