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揭开“脾虚”的面纱

刘建平
刘建平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脾与胃互为表里关系,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需要。脾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即“四季脾旺不受邪”。中医讲:脾脏多虚,脾虚,则受纳运输水谷失职,人体所需营养不足,以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寿命。

到底什么原因引起的脾虚呢?脾虚的典型症状有哪些?中医认为脾虚多由饮食不节、劳倦及思虑过度而导致,而临床上脾气虚、脾阳虚最为常见。

脾气虚可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不欲饮食,腹部胀满,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而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脾气虚的人群一般舌体颜色发淡,可能舌边有齿痕,舌体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苔。脾阳虚主要是一派寒象,面色少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大便偏稀等,这时舌体胖大,上有一层发腻的白滑苔。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脏,中医大家张景岳提出:“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健脾补脾,先从饮食做起,饮食有节,饮食宜淡,饮食宜缓,饮食宜少,饮食宜软,饮食宜温,饮食宜精;其次一定要养心情,脾是有“感情”的,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脾”,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影响脾胃消化吸收,脾也为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平时要有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保持恬淡、宁静、愉快的心境;生活要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坚持适度锻炼。

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几千年的实践证明,粥是养脾的无上之食,长寿诗人陆游把喝粥作为长寿秘诀。脾虚之人如果把薏苡仁、淮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健脾之物放入粳米粥内一起煮,既可补脾又可长寿,一举多得。

足三里是调节脾胃的重要穴位,也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处。每日按揉50~100次,能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

如果脾虚症状比较严重,平时饮食生活调节无法改善,还是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调理脾胃。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