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健康长寿话脾胃
人的生命是赖以饮食物质来维持的。脾与胃都是消化饮食物的主要器官。二者经脉互相络属,互雾里,相互配合,才能把人们吃进体内的食物转化成精华,营养各脏腑,再把糟粕输送到肠道变成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人生病不生病、健康不健康、长寿不长寿,除了外界因素,如外伤和虫兽所伤,以及气候的异常、疫疠、天灾、情绪刺激、劳累过度等因素外,都与饮食有关。所以,脾胃在人的体内,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既然很重要,我们如何来保护好不让生病呢?首先先了解一下脾胃的功能、性质和作用吧。
先说一下脾,脾位于中焦,它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就是把吃到胃中的食物慢慢消化掉。只有脾脏才有这个功能。它在消化的过程中,把食物中精微的物质由脾吸收,再输送到心脏,变成血液。这就是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然后经血脉传至到肺,再由肺传送到全身,以营养各个脏器、四肢、筋脉、关节、以至皮肤、毛发各个部位,这就是脾的能力。如果脾受病,就会影响到这些相关脏器。而反过来,这些脏器有病,也会影响到脾胃。如心脏病,也会引起上腹部胀满。肺病、咳嗽、吐痰也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又如胃肠型感冒亦会引起纳食不好,或腹泻、口淡无味。经常偏食辛热肥甘或酸咸食物,久之会酿成痰热。上犯于肺,亦能发生肺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胸膜炎等。就连心衰病人出现阳虚水液代谢失常的水肿,与脾脏也有关系。在饮食上控制钠盐的摄入,也是减轻或消除水肿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此可看出脾的运化和统血与心的主血脉也是有关联的。前面已说了脾的精华输送到心脏,心主血脉,就是心气的作用,才能使血液在脉道中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不息,从而将血中的营养物质供应到周身的组织器官各个部位。心主血、脾生血。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源,而心血充盈。若脾气虚,运化失职,血的化源不足,就会进一步导致心血虚。所以脾通血,心有被脾控制、管辖的意思。你心虽然主血,但还得受脾管制,不使血液溢出脉外。如果长期饮食不振的人,就会见到心慌、健忘、面色少华、脉搏无力等心气不足症状。如果脾虚,统摄血液失常,还会出现气不摄血的失血症,如大便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的崩漏等。
脾还主肌肉四肢。人体四肢功能活动,必赖脾气输送营养,所以四肢的功能活动,也与脾气密切相关。当脾气健旺,清阳之气流布全身,输送营养充足时,则肌肉丰满,四肢轻劲、灵活有力。反之,则肌肉痿软、四肢无力。故四肢的运动,也能促进脾气的运动。因此,适当的运动对慢性脾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故有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说。
人有九窍:耳、目、鼻、口、前后二阴。口为脾窍,其华在唇,《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与口,脾和则口知五谷矣”。望口唇亦能诊病,唇色淡白,多属血虚;唇色青紫,为寒凝瘀血;唇深红而干,多属热症;唇色鲜红,多属于阴虚火旺。唇色青黑,为冷积。口唇糜烂,属脾胃有热。口开不闭,多属虚症;口闭不开,牙关紧闭多属实症,所以中医的望诊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临床中,不见病人不开药,这是我的原则。主要是对病人的负责。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明确诊断,理、法、方、药才能环环相扣,药到病除,达到诊疗目的。
甜、酸、苦、咸、辣五味饮食进入口中,经过食道,容纳于胃。胃中的水谷,经过胃气腐熟消磨,下传与小肠,其精微物质由经脾运化后输送全身,以营养人体。人体营养的充足,主要取于脾胃的共同作用,所以,合称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了解了脾胃的功能,就知道如何去养护、保护它,减少疾病的发作。饮食要有节制,现在的人不是缺营养,而是营养过多,超出了脾胃代谢、清除废物的能力。适当的节食,既能保持体内能量代谢平衡,又能满足生理需要,减少疾病的发生,是延缓衰老和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生活无规律,健康长寿哪里找?寿有短也有长,看你做到做不到。当然,寿命的长短,还与社会环境、先天遗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等密切相关。但关键还在于个人是否遵循养生之道。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研究指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遗传因素只占百分之十五,气候因素、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站百分之二十五,而个人的身心卫生、生活方式占百分之六十。所以,健康长寿的金钥匙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说,长寿在天更在人,所以要想长寿,就得饮食有节,不过饥过饱,不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食物,粗细粮食合理搭配,五谷杂粮为主,蔬菜瓜果为辅,肥甘油腻及辛辣食物宜少食。近几年,药膳食品很盛行,请你补时亦注意,个体差异不相同,病从口入要记牢,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脏腑法时论》云:“饮食自备,脾胃乃伤”。暴饮暴食不可取。“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只有主副结合,荤素搭配,才能益体健身。过食肥甘易患湿热病;过食生冷易患虚寒腹疼病;过食油腻煎炸易患癌症;蛋白质吃的太多影响肝脏的疏泄,使肝脏功能受损,不能将体内废物完全排出而留积在胆囊中,会患胆囊炎。上腹部疼、吐酸、嘈杂、噎嗝反胃、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都直接与饮食有关,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特别是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所以要想健康长寿保护好脾胃,请注意以下几点:
1.忌:睡前进食。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净吃快餐,夜间爱熬夜,夜生活较多,很晚还吃夜宵。睡前进食,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还易造成消化不良,有害身体,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
2.忌:早上不进食。
3.忌:偏食。要注意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4.忌:饥饿时饮生冷食物,坚硬难以消化,油腻煎炸食物。
5.忌:暴饮暴食、过饥过饱。
6.忌:饮高浓度白酒。特别是饥饿空腹时,会伤及胃粘膜。
7.忌:睡前饮咖啡、浓茶。
8.忌:极渴时饮水过多,使胃饱胀。
9.忌:食生冷食品。
10.忌: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出现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特别是儿童,避免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避免过量煎炸食物和甜食,以及“工厂化食物”。
11.忌:过食油腻。要以清淡、温热可口食物为主。
“病从口入”,只要大家平时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人度百岁不是梦。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50岁后就得吃银杏叶片吗
清肝明目、养肝的早餐
皮肤衰老的原因有哪些
女性如何抗衰老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九窍是什么,如何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