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监视下“杂交”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宋燕
宋燕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急性下肢缺血的病因主要是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血栓形成(其他因素不在此治疗讨论范围)。栓塞往往是由于一些心源性栓子或胸腹主动脉腹壁血栓脱落所致,亦有部分患者栓子来源不清。而急性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下容易发生。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基础上并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下肢急性缺血的病例已上升为主要原因。

自1963年Fogarty倡导用球囊导管取栓治疗动脉栓塞,一直被认为治疗的首选。常规手术是在手术室进行,也称“盲取”,取栓术中可能出现残留血栓,以及流入、流出道血管病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情况,影响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医生不仅掌握了传统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同时还掌握了血管腔内技术。正因为如此,当今强调把不同的技术注入到同一患者的治疗中,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对于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术式选择,总体原则是DSA监视下首选Fogarty导管取栓,取栓不成功试行导丝探查。如导丝能通过狭窄段或闭塞段血管腔,则可为下一步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创造条件,即采取杂交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相比传统的“盲取”手术,DSA下的Fogarty导管取栓,具有下述优势:

1.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造影明确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和病因,随即进行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诊治时间,对急性下肢缺血救治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因动脉硬化狭窄合并血栓形成者,可在取出血栓后一期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避免多次手术耗时耗钱,甚至耽误病情。 2.取栓管注入造影剂在透视下可明确并间接看到血管走行路径和受阻部位,取栓时可看到球囊大小与血管周径是否合适,避免球囊过大损伤血管壁,过小取栓不彻底。相对于取栓管内球囊注水手术室内取栓,避免了盲目性。如出现血管破裂、夹层形成等并发症,可及时补救。

3.对动脉硬化局限性狭窄的患者联合介入技术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对未能开通,而有良好远端输出道施行解剖外转流提供治疗依据,并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4.术毕造影能对治疗效果获得及时评估。 (引用郭曙光教授相关文字及观点,致谢!)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