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医讲解婴幼儿推拿保健

王光涛
王光涛

副主任医师 骨伤科

306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我们知道,从胎儿娩出到满月(一般以满28天计)称为新生儿期,自28天至1岁为婴儿期,1岁至3岁为幼儿期。这几个阶段是孩子离开母体到体外环境,并且适应环境的阶段;是免疫力由秉承父母之精华到依赖自身“正气”的转变,即由先天到后天的转变过程。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关乎孩子健康的重要的过渡时期。

孩子从出生到六个月,它的免疫力主要来自于母体的继承,中医上称之为“先天之本”,即肾气的旺盛。那么六个月以后,孩子的免疫力逐渐的由“继承”向自身能力的建设转变,即在先天肾气功能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身的免疫系统,即中医讲的“卫气”--保卫之气,这个免疫系统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完善着。这个过程中,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孩子出生后赖以生存的唯一基础,作为“卫气”营养的来源,扮演者重要的作用,先天向后天转变着。这个阶段中,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和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积、消化不良等,较为多见,正是“先天转后天,正气不足,卫气较弱”的表现。所以,这个阶段不但是重要的,而且还是脆弱的。

这个阶段的护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养脾护肾是重点。

一、婴幼儿身体生理特点

《幼科推拿秘书》: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骨气未成,形声未正。”;《幼科发挥》云:“脾常不足”等,是对婴幼儿生理特点的概括。

我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初生的太阳”,是对孩子的形象比喻。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暖洋洋,而不炙热,纯阳之气,蒸蒸日上,娇贵而稚嫩。就像星星之火,给予呵护则会燎原,狂风暴雨则将其扼杀在摇篮。孩子的身体正像这样,五脏六腑发育当中,功能脆弱,卫气不足,脾胃生化力弱,需要倍加呵护。

二、婴幼儿发病特点:

《幼科发挥》:“发病容易,变化迅速;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却,易于感触”。

正是因为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就决定了这个阶段孩子的病理特点,即易被外邪侵袭,病情变化迅速。除了古书上记载的这些,临床上还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孩子的病治疗起来恢复得很快。这一点从实践角度说明,孩子尽管脆弱,但还是生机勃勃的。

三、婴幼儿的生活调护

婴幼儿阶段是个过渡阶段,生活调理很重要。陈氏所谓:“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心胸凉,亦至论也。”是婴幼儿调护的基本法则。

结合婴幼儿的病生理特点,生活调理细则如下:

一、要背暖

《小儿病源方论》云∶其背脊三椎,六节两傍,是肺俞二穴。若风伤于肺俞,使人毫毛卓立,皮肤闭塞而为病。其症或咳、或嗽、或喘、或呕哕、或吐逆,及胸满、憎寒、壮热皆肺俞受寒而得也。故曰背宜暖。

二、要肚暖 (脐暖)

《小儿病源方论》云∶肚无热肚,肚者胃也。胃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生焉。经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所以能饮食也。故曰肚宜暖。

三、要足暖

《小儿病源方论》云∶其足阳明胃经,乃胃经经络之所主也,故云寒从下起此之谓也。故曰足宜暖。

四、要头凉

《小儿病源方论》云∶头乃六阳之会,诸阳之所凑也。头脑为髓之海,若热则髓溢汗出,或颅囟肿起,或颅囟开解,或头疮目疾,故云头无凉头。故曰头宜凉。

五、要心胸凉

《小儿病源方论》云:其心属丙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内外俱热也。其症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重则啼叫惊掣。故心胸宜凉。

六、要禁多食

《幼科发挥》云: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小儿脾胃稚嫩,功能较弱,不可增加其负担,而造成损害。故曰禁多食。

七、要见太阳,经“风雨”

《幼科折衷》巢氏云:宜频见风日,若不见风日,则肌肤脆软,易得损伤。天气和暖之时,抱出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可耐风寒,不致疾病。故曰见太阳,经“风雨”。

八、要禁汗出

《幼科折衷》巢氏云:无令出汗,如汗出则表虚,风邪易入也。昼夜寤寐,常当慎之。故曰禁汗出。

九、要养心

《儿科要略》:通常小儿一岁以后,渐能行动,并学言语,是为入于孩童之时期。此时小儿知识渐开,导之习于善则善,导之习于恶则恶,浸假日久,习性养成,往往终其身有不能改者,譬如白布一匹,染黑即黑,染红即红,正圣凡之起点,贤不肖之所自判也。故孩童之时期,务使耳沾目染,尽为家庭所可矜式者,切勿予以不良之环境,而误其毕生之光荣。故曰要养心。

四、婴幼儿健康的居家判断

《小儿推拿广意》:“孩儿常体貌,情态喜安然,鼻内无清涕,喉中绝没涎,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脸芳花映竹,颊绽水浮莲,喜引方才笑,非时口不宣,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静,情若镜中天,此上多安吉,何愁疾病缠。”

《儿科精粹》:“头角丰隆,髓海足也,寿。背脊平满,脏腑实也,寿。腹皮宽浓,水谷盈也,寿。肉实者脾足,寿。筋强者肝足,寿。骨坚者肾足,寿。不妄言笑者心足,寿。不多啼哭者肺足,寿。哭声连续者肺实,寿。不久眠睡者脾实,寿。肌肉温润,荣卫和也,寿。人中深长者,寿。脸妍如桃,发黑如漆者,表气实也,寿。小便清长,大便滋润者,里气实也,寿。以上列举皆主寿相。

颅破项软者,阳衰于上。小脚蜷者,阴衰于下。鼻孔干燥者肺枯,唇缩流涎者脾冷。发稀者血衰。形枯色灰者表虚。泻利无时者里虚。青紫之筋散见于面者,多病风热。疮疥啼哭,多笑语者,皆阳火妄动之候。以上列举,虽主夭相,亦在抚儿者善为调护耳。”

这些标准可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判断依据。

五、保健按摩手法

为了顺利渡过这个阶段,除了生活调护,家长可以经常地给孩子做些保健按摩,即简便易行,帮助又十分显著,防患于未然,减少疾病就诊,减少孩子痛苦,减少家长的负担。

保健手法的目的是养脾护肾,促进孩子增强体质。

手法如下:

1、推脾经

位置:拇指未端罗纹面。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或旋推为补,称补脾经。推100—500次。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推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从指尖向里推为补,也就是主向心为补。 推100-500次。

补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泄泻,遗泥沙 ,虚喘,膀胱湿热,小便淋沥刺痛等。

3、推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旋推100—500次。

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咳嗽气喘,虚汗怕新华通讯社的肺经虚寒证。

4、四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或四指并拔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揉各5次,推100—300次。

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症。

5、推板们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次数100—300次。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胀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6、推上七节骨

位置:第四节腰椎至尾骨尖。

操作:自尾骨尖向上推至第四节腰椎。100-300次。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推上节,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可治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

7、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一般100—300次。用捏法自下而上作捏法称捏脊,一般3—5遍。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配合,可疗小儿疳积,脾虚泄泻,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瘦及先后天发育不足的慢性病症。

8、分阴阳

位置:腕关节掌侧横纹处。

操作:双手拇指向两侧分推,100-300次。

分阴阳可调节阴阳的平衡。

9、推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大推三关。100—300次。

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10、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贺主,从贺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或掌心内劳宫的周围。

操作: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称运内八卦,或掐运八卦,掐3—5次;运100—300次。

运内八卦能宽胸利膈,理气化痰,外滞消食,多用于乳食内伤,腹胀纳呆等症。临床上常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配合应用。

小儿按摩非常的实用,没有痛苦,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是小儿家庭保健的好方法。它不仅适合婴幼儿,也适合学龄前和学龄阶段的孩子,操作同样,只是力度稍大。

以上是婴幼儿保健的基本常识,供您参考。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