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面肌痉挛(面抽)的诊断

孙基栋
孙基栋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航空总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症状学

为面部肌肉难以自控的异常抽动,肌肉抽动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先发生于下眼睑,类似“眼皮跳”,逐渐由上向下可波及到口角、上下唇、面颊部,扩展到半侧面肌,症状严重者同侧的颈部肌肉也出现抽搐。如细致观察可见单束肌肉或多束肌肉快速频繁收缩。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可引起面肌抽搐发作,情绪激动、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般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一切如常人。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个别面肌抽搐可伴发三叉神经痛;此外,某些患者还可伴有患侧耳鸣、听力下降等。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孙基栋

疾病分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同时还有明显的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而原发性是指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相关病变者。

诊断要点

该病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做出症状学诊断。并且依靠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做鉴别诊断。

化验检查

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近年来,MRI相关的一些特殊检查如MRTA以及立体成像技术,可提供血管神经关系的影像,但仍然要依靠术中所见才能确诊。

鉴别诊断

1.继发性面肌痉挛桥小脑角肿瘤或炎症、桥脑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颅脑损伤等均可出现面肌痉挛,但往往伴有其他颅神经或长束受损的表现。例如,同侧的面痛及面部感觉减退,听力障碍,对侧或四肢肌力减退等,面肌痉挛仅仅是其症状之一,不难鉴别。

2.癔症性眼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病人,多系两侧性,仅仅局限于眼睑肌的痉挛,而颜面下部的面肌并不累及。

3.习惯面肌抽搐 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常为两侧性。癔症性眼睑痉挛与习惯性面肌抽搐的肌电图与脑电图均属正常,在抽搐时肌电图上出现的肌收缩波与主动运动时产生的一样。

4.三叉神经痛为面部阵发性短暂的剧烈疼痛,疼痛严重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虽然原发性面肌抽搐发展至严重时,抽搐时间较久亦可引起面部疼痛,但其疼痛程度没有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烈,因此不难区别。

5.舞蹈症与手足徐动症可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两侧性的,均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主运动,可以鉴别。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