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急性应激障碍

王永龙
王永龙

主任医师 精神科

太原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当时躯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有关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严重交通事故后的;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为特点;随后,患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有时,患者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这些症状往往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如果症状存在时间超过4周,应该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还有一种临床亚型,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指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而与个人素质因素关系较小。一般病程时间也不超过1个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

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四)治疗与干预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由于本病由强烈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心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是首要的;在患者能够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促膝交谈,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发挥个人的缓冲作用,避免过大的伤害;不要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而应该让患者详细地回忆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减少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的对自身感受的消极评价。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

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药物可以使患者症状较快地获得缓解,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