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疾病科普】听神经瘤患者经中颅窝入路切除注意事项

赵天智
赵天智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神经鞘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儿童单发性听神经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均为个案报道。无明显性别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听神经瘤多源于第Ⅷ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

中颅窝入路的适应证

中颅窝入路的主要适应症(MCF)包括切除小型的主要位于内听道内的前庭神经鞘瘤,面神经迷路段和鼓室上段的暴露减压、前庭神经切除,以及上半规管开裂的修复。

从以往来看,中颅窝入路的听力保留率最高,但它也使面神经位于术者和肿瘤之间, 潜在地导致术后面瘫的风险增高。在某些病例中,这种情形导致必须盲目切除。

该入路也需要适当牵拉颞叶,虽然对桥小脑角区能提供有限的视野,但随之而来的是发生术后癫痫和语言障碍的潜在风险。

中颅窝入路不适合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硬膜粘连紧密,硬膜外分离困难。该入路被推荐用于内耳道肿瘤较小的年轻患者,肿瘤主要在内听道内生长。特别是肿瘤累及了内听道底部,在乙状窦后入路时接近和暴露内听道底受限,中颅窝入路是很好的替代入路。

总的来说,中颅窝入路为进入后颅窝提供了一个有限的工作窗口。这个局限性表现在面神经出现在术者的视野里增加了复杂性,以及限制外科医生切除大的肿瘤。另一方面,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肿瘤和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显露更佳。

术前注意事项

因为对桥小脑角和脑干显露受限,所以中颅窝入路不适合向内听道外显著生长的肿瘤 (> 1?2厘米)。基于颞骨高分辨CT的术中导航用于定位颈内动脉和邻近的颞骨结构。

常规使用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BAERs)对面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中颅窝入路前庭神经鞘瘤的切除方法

手术前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必须手术早期脑脊液(CSF)引流以避免硬膜外牵拉对颞叶的损伤。通常逐渐引流40到60毫升脑脊液(10毫升倍数),直到脑叶松驰,能够被安全移动至充分暴露岩骨嵴。

病人仰卧位。患者肩下垫高使头部旋转到矢状缝与地面平行或轻度成角。如果病人颈软,他/她可以忍受旋转至少70°。如果病人颈部僵硬,增加肩垫高度补偿转颈的限制。肥胖患者颈部活动相对受限,应选择侧卧位,可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和非生理性颈部姿势导致的术后颈部疼痛。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