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 眼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紫珠叶的故事(附药:大叶紫珠)
紫珠叶不是常用中药,系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带枝的干燥叶。紫珠叶主产于福建,多本地销售。紫珠一名始见于《本草拾遗》,谓:“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中药大辞典》一书的作者认为《本草拾遗》所载的紫珠其原植物即为杜虹花,在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亦收藏,具有止血消炎,散瘀消肿的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外伤出血、衄血、齿龈出血、扭伤肿痛、化脓性皮肤溃疡、烧伤、流感等病症。
中世纪的时候,紫珠叶被认为是具有神奇魔力的灵药,人们几乎相信它能医治任何疾病——从最简单的感冒到形容恐怖的恶疾。此外,在那个相信疾病是来自巫女诅咒的年代,人们也会把紫珠叶放在床头,相信它的神圣力量能解除魔咒,甚至于在一些吸血鬼传说中,紫珠叶也让这种嗜血的恶魔畏惧。 在欧洲文化里,这种植物和爱情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传说如果一个人有倾慕爱恋的对象,在他表白之前,只要用浸含紫珠叶的水擦拭脖颈和双手,然后再握住对方的手倾述衷肠,那么这对恋人的爱情将会“情比金坚,地久天长”。
【药名】紫珠叶
【别名】紫珠草、大风叶、赶风紫、红大曰、假大艾、羊耳朵、止血草、白骨风。
【药性】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味苦涩而性凉,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其它止血药物同用,如治咯血、衄血、吐血,可与大蓟、白及等同用;治尿血、血淋,可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捣敷或研末敷掺,或以纱布浸紫珠液覆盖压迫局部。
2.热毒疮疡,水火烧烫。本品苦涩寒凉,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治热毒疮疡,可单用鲜品捣敷,并煮汁内服,也可配其它清热解毒药物同用。治烧烫伤,用本品研末撒布患处,或用本品煎煮滤取药液,浸湿纱布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研末。外用适量。
附药:大叶紫珠
大叶紫珠为马鞭草植物大叶紫珠的干燥叶或带叶嫩枝。性味辛、苦,平;归肝、肺、胃经。功能散瘀止血,消肿止痛。适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煎服;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眼压的认识
网上咨询,如何能得到良好回复?
34.艾叶的故事
32.血余炭的故事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常见问答
补肾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