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颅内动脉瘤五种治疗方式

张世荣
张世荣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西安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最常见(70%)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一旦破裂出血,患者轻则留有残疾,重则死亡。颅内动脉瘤并不少见,据统计,我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7个是动脉瘤携带者。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局部血管薄弱而形成的瘤样突起,常见于30~60岁的人群。

颅内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病,没有破裂的时候,患者可能一切正常,但是一旦破裂,大约只有1/3的患者可以幸存。但是,即便是幸存的患者,也可能留有多种后遗症。因此,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诊疗。

目前,神经外科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发病后状态等制定方案。其中,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两类五种。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血管内治疗。其中,外科开颅手术又有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和动脉瘤包裹术两种;介入血管内治疗则主要有动脉瘤栓塞术、血管重建装置术和载瘤动脉栓塞术三种。

一、外科开颅手术

1、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根据动脉瘤的朝向、动脉瘤颈的长短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常用的方法。

2、动脉瘤包裹术:如果患者瘤颈比较宽、梭形动脉瘤等不宜夹闭,可以采用动脉瘤包裹术。

二、介入血管内治疗

1、动脉瘤栓塞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瘤腔闭塞动脉瘤。

2、载瘤动脉栓塞术:多用于难以进行动脉瘤瘤腔栓塞或栓塞失败而经过评估栓塞载瘤动脉不至于起明显闭塞动脉供血区缺血的患者,即栓塞动脉瘤的载瘤动脉。

3、血管重建装置术:主要是在动脉瘤部位放置密网支架,减少涡流对动脉瘤的冲击,达到恢复正常血流、治愈动脉瘤的目的。

临床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患具体该选择哪种方式则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等来具体制定。近年来,介入血管内治疗有了长远的发展,随着神经介入器械的发展,有望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张世荣主任从2005年便开始着力于颅内动脉瘤的介入血管内治疗,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张世荣主任已经完成颅内动脉瘤和其他脑、脊髓血管性疾病微创介入1500余例,是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微创介入治疗的最佳选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