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膏方进补要对症

陈博
陈博

主治医师 中医科

浙江衢化医院

三级乙等
极速问诊

摘自2017-11-6中国中医药报

□ 史爱华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肖玉玲介绍,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天气变得寒冷,人体也要开始蓄积能量,说到冬季进补,膏方具有补虚扶正、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作用全面的特点,对多种慢性病及体质虚弱者有较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膏方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因能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适合一些大病初愈、患有慢性疾病、亚健康等人士服用。但是,膏方虽好,食用起来还是有讲究的。进补之前先调脾胃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补膏应慎用。因为滋补膏药大多气厚味腻,服后更易导致脾胃气滞。对于胃肠功能差、舌苔厚腻、消化不良、经常腹胀者,在进补膏方前,要先给予“开路药”,以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调理好脾胃功能,然后再服补膏。选择膏方要对症膏方是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所开的方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气虚质的人可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制成的膏方;血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制成的膏方;阴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制成的膏方;阳虚质的人可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方。服用膏方治病也须注意体质与药性是否协调,如体质偏于阳虚有寒,应避免服用阴寒伤阳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如体质偏于阴津不足,助火伤阴类药物组成的膏剂则不宜服用;一切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病症均不宜服用辛热刚燥的膏剂;妊娠妇女忌服破气活血类药物组成的膏剂。

另外,服用膏剂进补时,宜忌生冷、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感冒后出现恶寒、发热、咳嗽多痰的情况下,此时若服用滋补膏,容易留邪为患。因此,只有待感冒治愈后方可继续服用。选用膏方不能盲目,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这样才能更好达到治病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史爱华) 3.候鸟式养生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摘自2017-11-6中国中医药报本报记者 衣晓峰候鸟是人们对严冬“南飞”、春暖“北归”的一类飞禽的总称。候鸟不辞劳苦,目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转换自己的生活地点,为追求最佳生活环境而迁徙,经过千百年的演进,逐渐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进入秋季,北方的天气逐渐转凉,数以百万计的老年人开始准备“南迁”到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热带和亚热带省份,“逐日”而居。人们将享受这种候鸟式养生、养老方式的老人称为“候鸟老人”。每年“十一”过后,大批北方老年人开始飞往海南“猫冬”,这已成为一道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国家首批高级健康管理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宇等通过对百余位哈尔滨“候鸟老人”跟踪调查和相关研究,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证了“候鸟式养老”的利弊,认为这种时尚养老方式,并不适合北方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年过七旬的体弱老人,建议老人做出南下决定前“三思而后行”。海南气候可缓解三种病理状态王宇团队调查的“候鸟老人”,是指70岁以上、连续3年冬季去海南、停留时间超过3个月、夏季返回北方的老年人。调查发现,一些患有高血压的北方老人,天气寒冷后到海南后,血压便会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海南气温高、出汗多、血管舒张、血液压力减少,并非真的治病去根儿了。同时,海南饮食低盐、清淡为主,且蔬菜水果丰富、质优价廉,再加上海产品丰富,这些都易于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血脂随之下降,有利于轻度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另外,北方冬季气管炎、肺气肿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与寒冷干燥有直接关系,而海南、广东、云南等地区温暖潮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确实能起到预防和减缓作用。高温易加速老年人衰老的速度王宇指出,“候鸟式”养老的热衷者们认为,躲避寒冷、追求温暖为最佳生活方式和生活时尚,不少年轻人把送老人去海南过冬当成孝顺的表现,其实是陷入了误区。

国际相关研究证实,生活在寒带的人比生活在热带的人平均寿命长10岁以上。当人的体温降低3℃时,代谢率可降低一半。热带地区的高温使得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速度。黑龙江省的老年人长期生活在高纬度的北方,造就了耐寒不耐热、喜干恶湿的体质。海南冬季持续高温炎热,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对于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散热功能较差的北方老人来说,并不一定适合。王宇特别提醒说,海南气候尤其不适合患有风湿、痛风等的老年人。海南空气湿度达89%,降水多,不适宜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长时间居住。此外,海南当地虽然盛产海鲜,但是患痛风的人不能食用,其他补充蛋白的食品如肉、蛋等,在海南价格较贵,因此痛风患者不适宜到海南越冬。近50度的温差对老人是个“坎儿” 单程路程长达四五千公里,上飞机时零下20℃,下飞机时零上30℃。急剧的温度变化迫使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不得不调动全身细胞去应对。王宇说,被调查的老人们普遍反映,每年到海南初期都会因炎热而不断出汗,还有心跳气短、乏力等严重不适,出现“中暑”现象。再加上旅途劳顿、饮食差异大、潮湿,使老人脾胃功能下降,食欲不振,“水土不服”特别常见。经过两三个月的过渡,老人们身体刚刚适应,又该“北返”了。王宇说,一去一回,每年两次长途飞行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说更是躲不开的“坎儿”,去年春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就是在由南方往北方的返程中因为旅途劳顿、身体疲惫,心脏病突发去世了。近日,一位72岁的老人在南行途中,因长时间飞行,突然患了深静脉血栓,不得不中断旅程到当地医院救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道理王宇认为,黑龙江具有低温养生的独特性,清新空气、水质优良、绿色食品丰富,还有天然的冰雪运动、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等特点,虽然冬季寒冷,但是优势资源相对集中,具备寒地养生、养老的各类优质条件,北方人更适合“寒地养生”,不一定非要赶时髦而去南方避寒。(衣晓峰)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