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胰腺癌”的希望(4):生长速度

王俭
王俭

副主任医师 医学影像科

极速问诊

一、传统观点:

《胰腺癌诊治指南》和科普文献告诉我们,“胰腺癌”生长速度快,容易出现肝脏等脏器转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神经丛侵犯。关于肿瘤的具体生长速度则未明示,但多数医生会委婉地告诉患者,这个病的平均生存时间是3~6个月。

二、我的体会:

现代影像检查能很准确地测量肿瘤的大小,动态随访也能精确了解肿块的增长速度,若以肿瘤直径为观察目标,按生长速度,可将“胰腺癌”分为“快癌”和“慢癌”两组,其界定标准文献未有定义,本人体会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1)快癌:3~6个月随访,肿块直径(单发直径或多发直径之和)增大超过一倍者。

“快癌”者多见于胰腺区域(包括胰腺内和胰腺旁)的恶性肿瘤:

胰腺内:多见于胰腺腺癌,偶见于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等其它高度恶性肿瘤。

胰腺旁:多见于恶性淋巴瘤、转移癌。

鉴别:胰腺内或胰腺旁的活动性炎症,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周围淋巴结结核,等

2)慢癌:6个月以上随访,肿块直径(单发直径或多发直径之和)增大小于一倍者。

“慢癌”者多见于胰腺区域(包括胰腺内和胰腺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胰腺内:多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胰管内分泌粘液类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浆液性囊腺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胰腺旁:起源于胆管、十二指肠、胰腺周围淋巴结或间质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

鉴别:胰腺区域良性病变或良性肿瘤,如:胰腺真性或假性囊肿、胰腺先天变异,胆总管末端结石崁顿,等。

由于“快癌”与“慢癌”的生物学行为(组织来源、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等)间存在明显差异,其治疗选择和预后也有很大不同。鉴于“胰腺肿块”影像表现的复杂和认识能力的相对不足,单次(尤其初次)影像学检查常无法得出准确诊断,建议患者(尤其是失去手术机会者)在保守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定期影像学随访,找影像学专家仔细比较、测量,也许希望就在其间。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