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音乐治疗

张萍
张萍

主治医师 精神心理科

极速问诊

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渐渐认识到,心理治疗不是单纯通过言语交流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是需要更多的途径进行言语和情感的交流。20世纪中期,音乐治疗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治疗形式。

音乐可以代替语言表达想法和情绪,尤其对于某些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儿童,用音乐代替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情感就非常适合。

音乐治疗的形式包括接受式和主动式音乐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需要治疗师根据治疗对象的治疗目标来选择不同的音乐。这种形式治疗的关键点是需要“主动地听”,这对于治疗对象来说是一种放松或者刺激,同时可能唤起各种情感,激发想象力。主动式音乐治疗则强调治疗对象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主动式即兴演奏方式是在欧洲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音乐治疗形式。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一般会和治疗对象共同演奏,治疗师主要是推动即兴演奏的体验,同时观察治疗对象在音乐和行为上的变化。即兴演奏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活动,而是治疗师与治疗对象进行互动和了解的方式,在音乐中,他们互相调节。演奏结束后,治疗师引导治疗对象进行关于演奏体会的讨论。

音乐治疗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的应用

音乐对大脑皮层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改善人的情绪和行为。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可以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注意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控制),除此之外,还能改善他们的情绪。

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

由于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反应和兴趣,运用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可以增强他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参与感。研究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促使患儿集中注意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培养音乐技能和新的兴趣,增进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可以多方面地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各种音乐治疗活动,比如音乐欣赏、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可以提高患儿的听觉能力、运动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音乐背景下有律动的运动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促进感官认知;同时,歌唱、乐器演奏和音乐游戏可以帮助患儿学习正确识别或表达情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