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研究所于196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内最早集眼科临床、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机构之一,并以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科研服务于临床、着力眼科教育为基本特色。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全所工作人员192人,研究员、主任医师27人,副研究员和副主任医师30人,博士23人,硕士39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眼科研究所由临床部、基础研究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和图书馆组成。临床部由16个亚专业组成,包括:角膜眼表疾病、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病、眼底病内科、斜弱视与小儿眼科、眼科整形、眼眶病与眼肿瘤、泪道泪腺病、葡萄膜疾病、神经眼科、黄斑病、糖尿病眼病、眼遗传病、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视光学中心。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设备,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如: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时域OCT)、眼前后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频域OCT)、激光共焦显微镜、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角膜地形图检查仪、FFA和ICG造影仪、泪膜分析仪、视神经纤维分析仪、多焦电生理仪、进口自动视野计、准分子激光治疗仪、YAG激光及多波长氪激光治疗仪、综合验光仪等。年门诊量约20万人,手术近2万例,设有5个病区,床位196张。2001年被河南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眼科网络中心”,接受226余家网络医院疑难病例的转诊,并给予多方面技术支持。
眼科研究所已成为覆盖本省和周围数省部分区域的眼科中心。基础研究部包括:眼科药理研究室、眼科药剂室、微生物、病理和免疫、分子生物、组织工程、遗传等研究室。全所历年共承担国家、省、部、厅级科研课题78项,获得科研成果奖41项,获国家技术专利7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千篇。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9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论文82篇。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十分重视眼科的人才培养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已培养博士10人,硕士29人。截止2010年底,已举办24期眼科医师进修班(每期1年3个月),毕业学员510人,他们多数已成为所在医院的技术骨干。另外,短期进修医师培训近千人,为省内外培养了大量的眼科专业技术力量。
眼科近3年所重视培养年轻、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派赴美国留学5人。开展了“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青年医师培训项目”,以美国眼科学会最新住院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全方位、深层次、强化培训眼科所高学历年轻医师,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Doheny眼科研究所专家的好评,为探寻目前形势下培养研究型高端医生积累了经验。
眼科研究所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多年来,邀请美国、日本、韩国、瑞典等多个国家的眼科专家48人次来所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实验技术指导。2007年8月与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Doheny眼科研究所正式签署长期科研合作协议,为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在眼科研究领域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平台。
眼科研究所主办《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月刊,该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原名为《角膜病杂志》,1992年更名为《眼科研究》,2010年跻身中华杂志系列。历次被国家权威机构遴选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国内外5家著名数据库收录,在我国眼科期刊界占有重要地位。
眼科研究所有丰富的学术信息资源。图书资料室成立于1962年,现有各类图书资料13000余册,中外文图书5000余册,中外文期刊8000余册,2/3为外文原版书籍。订阅25种国际权威的眼科外文期刊,如《角膜》、《视网膜》、《英国眼科杂志》、《美国眼科杂志》、《格兰弗眼科文献》、《新眼科》等。本室拥有网络学术资料数据库,如中国医院知识库(CHKD)、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CBM医药数据库(CBMdisc)、外文学术资料库等,基本满足科研和临床研究的信息需求。
眼科近五十年来,在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并跻身于全国眼科学术界先进行列。1999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临床药物基地”,2001年被河南省卫生厅确定为“河南省眼科网络中心”,200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立“河南省角膜病重点实验室”,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河南省眼科中心”、“河南省视光学中心”。此外,“河南省白内障复明指导中心”、“河南省防盲治盲办公室”、“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河南省培训基地也设在该所,负责全省的防盲治盲指导工作。2007年批准成立“河南省眼库”,2009年国内第12个“健康快车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落户本所。面对新时期挑战,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会更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将本所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型眼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