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实力雄厚的临床科室之一,具有呼吸内科学医学硕士培养资格,为河南省变态反应学会挂靠单位。200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抗非典先进集体,2005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定为河南省医学重点专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专业组成立于70年代初,1975年设立气管镜室和肺功能室,1976年成立呼吸病研究室与变态反应室,1980年建立呼吸实验室、血气分析室。1986年成为河南省呼吸系疾病诊治中心。现共有医护人员59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士2人。医学博士7人,医学硕士4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分一、二两个病区,共开放床位106张,其中RICU床12张。年门诊量约3.5万人次,年收治病人3000人次,年纤维支气管镜检1000人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价值近千万元的各种仪器共40余台,其中包括多功能呼吸6台,无创正压呼吸12台,多功能监护15台,纤维支气管5台,肺病治疗仪2台,震动排痰3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为马希涛主任医师,副主任为陈卓昌主任医师。其中,马希涛主任为河南省变态反应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任河南省抗“SAS”专家组副组长,同期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卓昌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分会哮喘学组组长、中国哮喘联盟河南分盟召集人。唐学义副主任医师为河南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系统疾病治诊水平居省内领先,部分疾病的诊治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支气管选择造影,国内首创纤支镜替代胸腔镜;90年引进气道反应性测定,使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和国际接轨。2000年和胸外科联合开展小切口开胸肺活检,使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居国内领先。率先加入肺栓塞全国协作组,开展肺栓塞的诊治研究和流行学调查。2003年和相关科室合作,省内首次运用全麻下肺灌洗术成功救治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引起强烈反响。积极开展呼吸重症监护(RICU)的建设,使我省危重症救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和国内外有关单位的研究协作,分别与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同济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等开展弥漫性肺疾病、肺栓塞的诊治研究,建立有良好合作关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至2009年,共发表学术论12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50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5项,承担省科技厅、卫生厅等科研项目6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是我省临床医学教育基地之一,为郑州大学医学硕士培养单位。已培养呼吸专业医学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硕士研究4人。年平均接受各类进修学习人员50余人,实习医200余人。培养的研究生、进修医师有的已成为各级医院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干部。教学育人,桃李满天。呼吸内科的服务宗旨是: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用精心的医术,还您健康的呼吸!
专家列表
加载中...
加载中...

哎呦,迷路了~请尝试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