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疗中眼球震颤及复位后残留症状的评价

施群力
施群力

主任医师 内科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极速问诊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病人中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特点。 方法:选取2012 年6 月-2013 年11月门诊108 例BPPV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段、性别构成,观察这些患者出现眼球震颤、眩晕持续时间、手法复位后头晕及头昏情况。 结果:诱发试验中约半数患者未观察到眼球震颤,眩晕持续时间以30秒以下为多。手法复位后仍有半数患者残留头晕或头昏症状。结论 BPPV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工作中还须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良性位置性眩晕 眼球震颤 复位后头晕(头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 俗称耳石症,是一种特发性、由头位改变继发的、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是常见的前庭疾病。

现就我院神经内科2012 年6 月-2013 年11月门诊108 例BPPV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BPPV诊断标准的实用性进行评价及对复位的即时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108人,其中男28例,女80例。

所有患者中有高血压者20例,余88例血压正常。所有患者在就诊当天或复诊时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来诊时距初次发病时间:1~3天54例,4~15天40例,16天以上有14例,其中已发病达2个月或半年者各为2例,患者来诊前每天均有发作眩晕。

诊断方法:参照耳鼻咽喉科分会2007年发布的BPPV诊断标准[1]:⑴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短暂的眩晕发作;⑵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符合以上两项标准的为确诊病例;临床表现符合 BPPV诊断标准的第⑴项,变位试验出现眩晕,但未发现典型眼震,为疑诊病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108例患者中,年龄20~39岁12例,40~59岁58例,60岁以上38例, 其中80岁

以上有4例,最大84岁。比较40岁~59岁与60岁以上两组患者,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X2=7.5,P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