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 骨科
哈医大一院
三级甲等腘窝囊肿也称Baker囊肿,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解决方法尚不能达成共识。我们支持这样一种认识:腘窝囊肿主要是膝关节囊薄弱,膝关节内压增高后关节囊疝出,内容为关节液,囊肿经疝囊口与膝关节腔相通。手术治疗腘窝囊肿最大的问题是术后复发和膝关节功能康复,我们在2001年4月~2008年4月间手术治疗腘窝囊肿并进行一体化功能康复,其中随访3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4例、女性20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均同时伴有关节内症状,具体表现:行走时有关节疼痛,发胀感等。术前X线片、B超、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腘窝囊肿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1级者11膝,2、3级者23膝。术后病理证实为腘窝囊肿,滑膜型25例、纤维型9例。
二、手术和一体化功能康复计划
1、术前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B超、CT或MRI检查确定诊断;
2、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教育,告知腘窝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针对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决心;
3、入院即患膝关节禁止负重,行理疗(①红外线照射,每次60min,每日1次,②热敷,每次30min,每日1次)及药物(如仙灵骨葆胶囊加钙剂)治疗抗骨性关节炎;
4、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在驱止血带下切除囊肿,修补疝囊口,即残端缝扎荷包缝合或带蒂腓肠肌肌膜瓣翻转缝合加强关节囊后壁;
5、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天,屈膝30°位石膏外固定3周,并主动练习大腿肌肉收缩和足踝趾屈伸锻炼;
6、拆除石膏后在医生指导下CPM屈伸膝关节练习2周,然后负重行走;
7、同时术后治疗骨性关节炎,包括药物、理疗、营养等,共5周;
8、心理康复,避免病人因手术疼痛、术后固定患肢、锻炼枯燥而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使之配合治疗。
三、随访
本组随访1~7年,平均24个月,无一例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1例因凝血机制障碍切口内慢性渗出,经换药一个月后愈合。
四、讨论
1、对腘窝囊肿的认识
根据病因,通常腘窝囊肿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发病原因不清。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见于成人的继发性腘窝囊肿,病因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与关节内疾患以及慢性损伤有关,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游离体、韧带损伤、及关节内感染等,任何增加关节内压力的因素均可能是导致腘窝囊肿发生的原因,其中膝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最常见[1]。继发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较少见[2]。由于关节置换术的普及,近年来也有全膝关节或单髁置换术后假体磨损碎屑引起腘窝囊肿的报道[3]。虽然有人提出它是与关节腔相通的逐渐膨大的半腱肌—腓肠肌滑液囊疝,但病理所见腘窝囊肿的囊壁内大多含有丰富血管,内衬滑膜细胞,少部由纤维组织组成,内衬以扁平细胞[4]。所以我们支持腘窝囊肿是膝后关节囊的疝出,或是关节囊破裂,起源于腘肌腔周围的滑膜,属于继发疾病的观点,我们制定的治疗方案也是以此为基础,效果良好。
成人腘窝囊肿没有症状,患者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发现。有报道说,成人腘窝囊肿早期症状不显著,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不适和酸痛,并逐渐加重[5]。根据症状及体征,Rauschning将其分为4级: 0级,无肿胀和疼痛,无活动受限;1级,轻度肿胀或在剧烈活动后在腘窝处有紧张感,轻度活动受限;2级,正常活动后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小于20°;3级,休息时也可出现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大于20°。其实质是原发疾病的症状分级,通过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一般均可以缓解,而单纯切除囊肿并不能缓解症状。
2、树立手术与术前、术后一体化功能康复的全局观念
我们认为,将康复视为术后才开始的功能训练,是一种狭义的概念,欠妥的观点。所有骨科手术的医疗必须建立起一个整体的、系列的、全程的全局康复观念。即手术治疗前准备、术中的妥善正确处理和术后不同时期积极的功能训练与处理一起作为医疗康复连续环节而予以实施。手术与术前、术后处理这三个环节,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完整的、紧密衔接的康复链,因此称之为“一体化功能康复”[6]。根据对腘窝囊肿的认识,该病属于继发疾病,本质是疝,治疗最终的目的是防止囊肿复发和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对腘窝囊肿的治疗需要全面、细致的工作才能保证疗效,一体化功能康复的各步骤紧密联系又相辅相成。即术前准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术中精细操作、消除复发因素,术后外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同时治疗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要点有五:一、术前除常规X线、B超检查外,务必行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关节内疾病[7、8];二、手术中要按照疝修补的原则进行疝囊口修补,必要时转位肌膜瓣加强膝关节后壁;三、手术后为使关节囊愈合牢固,须要制动3周,然后进行膝关节主被动屈伸练习,2周左右即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9];五、对病人进行疾病教育和心理康复。本组病例通过一体化功能康复,包括禁止负重、应用药物、理疗、营养和康复锻炼5周,至少是改善了症状,有效地阻止了腘窝囊肿的复发,并使得骨性关节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3、手术技巧问题
腘窝囊肿本质是疝,与关节腔相通,可经术前碘水造影而证实,但阳性率不高,文献报道仅约50%。这与疝囊口性质有关,狭小而细长的疝囊口常被滑膜组织复盖,有时形成瓣膜状阻塞,影响造影剂进入囊肿。术中能否找到并有效的闭锁疝囊口直接影响到疗效[10]。疝囊口多位于腓肠肌半腱肌深面,大小差异很大,大者如花生米,小者仅能插入一探针,甚至被覆盖不能发现。为便于识别,可将0.5ml美兰注射液稀释在10ml生理盐水中,术前注入膝关节腔内。疝囊口宽大者,术中即可见到囊肿深染;疝囊口狭小,已有活瓣阻塞者,可在囊肿切除后膝周加压,或被动屈伸膝关节,增加关节内压,即可见到蓝色液体流出。即使这样,仍有约1/5未找到疝囊口。疝囊口的闭锁,我们曾采用直接缝合,囊肿残端缝扎或荷包缝合残端埋藏等方法,随诊中仍有较高复发率。这与膝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腘窝部关节囊薄弱,局部移动性差,直接缝合易造成边缘撕裂,甚至使裂口扩大;囊肿的残留,疝囊口活瓣的存在,如同张力性气胸,迫使关节液不断进入腘后间隙,导致复发。所以手术不仅要封闭疝囊口,必要时还要加强关节囊后壁,我们对关节囊后壁薄弱者加用带蒂腓肠肌肌膜瓣翻转缝合23例,既能修补漏洞,又能加强关节囊,从而有助于防止复发。
腘窝解剖复杂,曾有报道术中误伤神经[11、12]。所以术者一定要熟悉局部解剖,在驱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切口显露要充分,严禁在一小切口内盲目分离,剪切,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预防复发,还可能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带来严重后果。
总之,腘窝囊肿的治疗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不断总结中得到完善的治疗方案,我们只是一家之言,还望同道们指正。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当自己或家人面临髋关节置换手术时,这些一定要知道
髋关节疼痛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膝盖要有“肉”,才能预防关节炎
西安红会医院首例置换四个关节,终结十年病痛折磨
滑膜炎的预防与治疗
骨关节炎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