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257例疗效观察

赵芳
赵芳

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科

通化市中心医院

三级
极速问诊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257例疗效观察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临床多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者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音不清,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可出现强笑强哭及锥体束征。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对本院住院的257例脑卒中合并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进行了单纯的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57例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入院诊断脑梗塞189例,脑出血68例,男149例,女108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82岁。针刺治疗前全部经过本院神经内科西医治疗,病情稳定。

2 诊断标准

(1)颅脑CT或MRI提示大脑、脑干病变导致双皮质延髓束受损。

(2)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的诊断标准。兼有吞咽困难,病人完全靠鼻饲保证生理需要量,构音障碍或强哭强笑,咽反射、软腭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3 治疗方法

3.1 取穴: 金津、玉液、廉泉、人中、四神聪、风池(双)、内关(双)、神门(双)、三阴交(双)、太溪(双)、太冲(双)、照海(双)。

3.2 操作 :金津、玉液点刺不留针,人中穴采用雀啄法,风池穴进针方向朝喉结,深1寸~1.5寸,也可刺向对侧眼眶,直刺0.5寸~1.0寸。以捻转的手法,不提插,大幅度持续运针2分钟。廉泉穴,仰头取穴,向舌根方向深刺0.8~1.5寸,得气后,先用提插结合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使针感向舌体放射;再采用“合谷刺”,先向患侧斜刺,然后退出浅层,再向舌根正中刺入,再退出浅层,然后再向健侧刺入,最后向患侧刺入留针。其他穴位均于得气后重插轻提,以小幅度低频率捻转之法,留针25~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运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吞咽功能正常,饮食正常。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偶有发呛,自行饮食基本保证生理需要量。有效:吞咽功能有所恢复但不能正常进食。无效:症状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

痊愈92例,占35.8%;显效122例,占47.4%;好转23例,占8.9%;无效20例,占7.8%。总有效率92.1%。其中最少治疗1个疗程,最多治疗5个疗程。

5 典型病例

郭某,男,46岁,2005年7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小时前右半身麻木,行动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0/100mmhg,患者意识清楚,检查合作,语言不流利,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中枢性面瘫,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未见异常,颅脑CT:左侧颞叶基底节梗塞。收入本院神经内科,经西医系统治疗21天,病情稳定,仍存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障碍,接受针灸治疗。按上述针刺方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能一次咽下,但偶有呛咳,语言欠流利;两个疗程后,吞咽正常,语言流利。

6 讨论

脑卒中导致的假性延髓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由于本虚标实,正气不足,情志不遂等诱因,导致气机逆乱,内风旋动,风痰流窜,经脉痹阻,使舌本失濡而发病,故又称“中风舌本病”,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点为关窍闭阻,咽喉闭塞不通,临床表现以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人中穴是醒脑急救之要穴,针刺人中穴能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细胞的抑制状态,并可以特异性的增加颈总动脉血流,纠正血液动力紊乱,改善脑循环。内关具有宁心调血安神的作用,针刺内关穴可以调心通舌,增加脑血氧供应。任脉与舌的关系为“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因此廉泉穴具有通调舌络的功能。三阴交穴可以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金津、玉液、风池为局部取穴。针刺以上诸穴可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达到康复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在治疗脑卒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状态,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