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中医治疗胃癌的经验概述

王三虎
王三虎

主任医师 肿瘤科

西安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柳州市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王三虎教授,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对胃

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均有独到见解。我有幸拜师学艺,耳濡目染,感受颇多,现就其治疗胃癌的经验整理如下。

1. 对胃癌病因病机及病程转归的认识

王教授认为,胃癌多因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日久天长,胃气受伤,由轻到重,逐步演变而成。尤其是嗜食辛辣刺激之物的同时又恣饮冰镇啤酒或冷饮,造成寒热错杂于胃,导致胃脘胀痛频发。当然也有胃之寒热,治不得法,寒邪未已,热邪又见,或热邪未已,寒邪又增而形成寒热错杂于胃者。再逢重大事件,精神压力,或所欲不遂,郁怒难伸,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形成寒热胶结,夹瘀夹痰,难分难解,结聚成块,盘踞胃脘而成。胃癌的病程转归,就是由寒热胶结于胃,到脾之气阴两虚,再到脾肾阴阳俱虚证,终至五脏俱损,消耗殆尽的发展过程。王教授指出:通过临床观察,胃癌过程中表现出寒热胶结者占十之七八。实际上,《灵枢·五变篇》中已对寒热之邪造成胃肠积聚有所论述:“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畜积留止,大聚乃起。”但后代医家对胃肠积聚的认识却各有偏颇,强调热的,如《医学统旨》:“酒面炙煿,粘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肠胃,渐成痞满吞酸,甚则为噎膈反胃。” 强调寒的,如《卫生宝鉴》:“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 古人这些认识,正是王教授在长期临床观察的过程中,推陈出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地提出“寒热胶结致癌论”的基础。

2.对胃癌辨证及治法方药的经验

王教授指出,掌握了胃癌寒热胶结,胃失和降,夹瘀夹痰,乃至脾肾两虚的主要病机,才能整体把握疾病发展的规律,主动地详细地寻找有关的证据。如寒热胶结的临床特点是,患者诉胃脘胀痛,遇寒加重,但又舌红苔黄;或患者自觉胃中热辣而舌淡苔白;或胃脘积块,攻冲作痛,寒热均可缓解,甚或寒热均非所宜。临床上寒热往往并不是对等存在的,有时以热为主,有时以寒为主,特别要注意寒像掩盖了热像,热像掩盖了寒像的情况,这样才不至于见寒只治寒,见热只治热。而脾气阴两虚的辨证要点是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腹泻。肾阴阳两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低热不退。还有,夹痰者,重在看舌苔;夹瘀者,重在看舌质。王教授根据胃癌的主要病机,提出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化痰祛瘀,温补脾肾的基本治法。胃脘痞满胀痛为主症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腹痛腹泻为主症者,以乌梅丸为主;夹痰者,合乌贝散;夹瘀者,合失笑散。低热不退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在专病专药方面,王教授多选用一些既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癌作用,又符合传统中医辨病论治的药物。如最常用的补气药是人参,因为人参的抗癌作用已得到多方面的药理实验证实。针对癌毒,偏于寒的用蟾皮,偏于热者用地龙、石打穿、石见穿。夹痰者,用山慈菇、土贝母,重用半夏、瓜蒌。夹瘀者,常用水蛭、当归、桃仁。针对肿块不消或化疗后白细胞降低者用穿山甲。胃疼偏于寒者,用高良姜、香附;偏于热者,用八月札、木蝴蝶。胃胀明显者,用枳实、白芍、川朴。吐血或大便黑者,用血余炭、三七,重用仙鹤草。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