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分型

赵建国
赵建国

副主任医师 放疗科

绍兴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列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1]。尽管含铂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仍然极差,5年生存率小于15%[2]。

腺癌(adenocarcinoma,AC)、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CC)及大细胞癌是NSCLC最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其中AC和SCC约占70%[3]。通常情况下,NSCLC的化疗方案是统一和标准化的。然而随着研究的开展,如培美曲塞显著提高非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期,贝伐单抗增加肺鳞癌患者致死性出血事件的发生等,提示“一刀切”的治疗策略已不合时宜,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尤其是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到病理类型[4]。随着基因分析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基于基因特征的肺癌临床研究相继开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在EGFR敏感突变肺癌患者显示了令人振奋的疗效[5,6]。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in 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在特定分子分型的肺癌中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6],鉴于克唑替尼出色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美国FDA直接批准克唑替尼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由此可见,仅仅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治疗药物已无法充分实现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制定肺癌的治疗策略时,除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能状况、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以外,更应重视肿瘤的基因特征。因此,有必要对NSCLC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大家对NSCLC分子分型及治疗的认识,以便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方案。

1.肺腺癌的分子分型

EGFR 酪氨酸激酶突变体是肺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它的发现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之门。对EGFR-TKIs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非选择患者到选择特定患者、从临床病理选择到检测基因突变的艰苦历程。EGFR-TKIs一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的成功,从此奠定和推动了肺癌个体化治疗的进程。近三年针对ALK 融合基因NSCLC靶向治疗的再次成功极大激发了对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7]。

肺腺癌中可发挥功能性驱动基因的突变率约60%,其中KRAS、EGFR突变和EML4-ALK融合是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约占35%~40%[8]。2013年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WCLC)上报道了一项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肺癌突变联盟(lung cancer mutation consortium,LCMC)发起的研究[9],对1007例进展期(IIIB/IV期)肺腺癌患者检测10种已知的癌症驱动基因,并按不同驱动基因分组对其生存进行记录;结果显示,在64%的患者中发现驱动基因,发生率前3位依次是KRAS(25%)、EGFR(敏感型,15%)和ALK(8%),其他常见的驱动基因分别是EGFR(其他型,5%)、双基因变异(3%)、HER2(2%)、BRAF(2%)、PIK3CA(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