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我市成功实施一例巨大型脊柱肿瘤手术 运用3D打印技术精准给力

陈茂水
陈茂水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本报讯 记者殷贝报道:因“腹股沟斜疝”初诊,却在术前常规检查中发现脊柱腰骶部延骶前空向盆腔长出拳头大小的肿瘤。日前,一位38岁的男性市民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脊柱科经手术取出了约半斤重的肿瘤。据其主诊医生脊柱科副主任医师陈茂水介绍,该院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肿瘤及毗邻的骨结构、血管混合体3D医用模型作术前分析,制定精准诊疗方案,并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大大降低了风险,减少了创伤。

昨天是术后的第四天,患者恢复良好,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记者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四科看到了患者的一比一的肿瘤及毗邻的骨结构、血管混合体3D医用模型,该肿瘤来源于部的椎管内的神经,由骶骨骶管沿骶前孔向后腹部、盆腔生长。陈茂水解释说,当时考虑到该肿瘤为脊柱神经源性肿瘤,且体积为同类肿瘤10倍以上,瘤体侵犯广泛,已经破坏骨质、严重侵犯盆腔。若不尽快手术,瘤体还将继续野蛮生长,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且周围神经、血管密布,术中如对相关结构不清晰损伤神经可能导致患者二便失禁,损伤髂部粘连的重要血管则可能导致肢体缺血残废,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手术损伤的致死、致残率也比较高。为了给患者更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决定术前先用3D打印技术精准“复制”出整个骶椎瘤体的骨破坏情况和瘤体走形、周围重大血管、神经丛的毗邻关系,为术前设计及术中手术实施提供精准和最直观的参考。

术中,采取多学科协作:脊柱科先让患者俯卧位从后背暴露骶骨部分肿瘤,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下精准切除骶骨椎管内及沿骶前孔与神经根粘连的瘤体;然后将病人翻过来腹外科再从前面经腹切除向盆腔生长的瘤体。由于瘤体与神经,重要血管粘连明显,除了最大的瘤体,还有多个小瘤体分散在周围,占据了盆腔大部分空间。仅剥离肿瘤和血管就用了近3个小时,而整个手术则进行了11个小时。但借助先进的3D打印技术,并结合神经外科显微技术、介入科血管造影技术等精准手术技术的合理运用,手术医护团队将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有机结合,患者出血仅800ml,无需输血,无需任何内固定,术后检查无任何神经损害。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