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共同性外斜视

张健
张健

主任医师 眼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张 健 张 清 编著

《中西医眼科临证备要》

第二节 共同性外斜视

发生率比内斜视低,特别在儿童。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增高。外斜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性,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外斜,其孩子有较高的外斜或外隐斜的趋向。外斜视通常分为固定性和间歇性。中医称“目偏视”。

【病因病机】

同共同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1.间歇性外斜视

占外斜视的1/2。常在l岁左右发生,5岁左右表现较明显。追踪病史,可发现外斜程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严重。看远时外斜明显,看近一般能融像,无斜视。集合功能较好,一般与屈光不正无直接关系。由于间歇性外斜的儿童在部分时间能融像,因此较少发生弱视。可合并A-V征、垂直斜视。

2.恒定性外斜视

比间歇性外斜发生率低。可在出生时发生,也可由间歇性进展为恒定性。在婴儿期发生的恒定性外斜,通常有潜在的神经性疾病。外斜视较稳定,斜视角较大(>一20△),出生时发生者,双眼视较差。由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来,术后有望恢复部分双眼视。无明显的屈光参差时,很少出现弱视,一般为双眼交替注视。若存在明显屈光参差,常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弱视。常有集合功能不足,合并A-V征、下斜肌功能过强或垂直斜视。

【治疗】

(一)辨证论治

参见共同性内斜视

(二)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训练,若AC/A很高,则可使用负片来推迟手术时间。抗抑制训练或集合练习,可暂时缓解间歇性外斜程度。

2.全身治疗:同共同性内斜视。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是否需手术,应综合考虑斜视角的大小,显性外斜出现的频率和时间的长短,集合功能是否良好,患者年龄,融合控制状态,双眼视功能状态和有无视疲劳等因素。即使斜视角小,但出现显性外斜的频率多,时间长,集合和双眼视功能差,视疲劳明显者,也可手术;如斜视角大,但出现显性外斜的频率少,时间短,集合和双眼视功能好,无视疲劳,不可勉强手术。

(2)恒定性外斜视: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同间歇性外斜。手术目的分功能性和美容性。对需达到功能性效果的,除非外斜视明显,伴有运动障碍需要早期手术外,对术后立即发生的外斜视,感觉性和运动性融合正常者,应观察数天,常可自发好转;对需达到美容性效果的,切忌过矫。

【注意事项】

1.间歇性外斜视注意配戴合适的眼镜,积极治疗弱视,并加强集合功能的训练。

2.恒定性外斜视术后发生外斜视,经2~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再手术。在等待期间,要采取预防措施,使用三棱镜保持双眼平视,或进行部分时间遮盖,决不能让患者抑制复视像。

(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