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脑膜瘤的认识及治疗方式

熊英
熊英

副主任医师 放射治疗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脑膜瘤是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前者由颅内蛛网膜细胞形成,后者指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发生的脑膜瘤,主要由胚胎期残留的蛛网膜组织演变而成。好发部位有头皮、颅骨、眼眶、鼻窦、三叉神经半月节、硬脑膜外层等。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为颅内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占颅内肿瘤的15%~24%。
脑膜瘤病理介绍
脑膜瘤有球形和扁平形两种。球形多见,表面完整或呈结节状,有色膜,常有一“脐”与硬膜相连;扁平形厚度常不超过1cm,广布于硬膜上,以颅底部多见。脑膜瘤血管丰富,多由颈外与颈内(或椎基底)动脉双重供血。肿瘤切面呈暗红色,可有片状脂质沉积的奶黄色区,常见编织状结构,有时见钙化砂粒,少数有囊性变。脑膜瘤的组织形态有多种表现,但各类型都多少具有脑膜瘤的基本结构,含有脑膜内皮细胞成分,细胞排列也常保留蛛网膜绒毛及蛛网膜颗粒的一些特点,呈漩涡状或同心圆状,这些同心圆的中部容易发生透明变性或钙化。瘤组织中可见纤维组织、血管组织、脂肪、骨或软骨以及黑色素等。肿瘤恶性度为Ⅰ级。
脑膜瘤分类介绍
脑膜瘤按照部位来分类包括:一般部位脑膜瘤和颅底部脑膜瘤,一般部位脑膜瘤包括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镰旁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多发脑膜瘤。颅底部脑膜瘤包括: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嗅沟脑膜瘤、中颅窝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小脑幕脑膜瘤、岩骨-斜坡脑膜瘤、枕骨大孔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眼眶及颅眶沟通脑膜瘤。此外还包括脑膜肉瘤和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位置不同,还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在老年人,尤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多见。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尤其在高龄病人。在CT检查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为脑膜瘤。因肿瘤生长缓慢,所以肿瘤往往长的很大,而临床症状还不严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
手术治疗脑膜瘤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可治愈性肿瘤,外科手术可治愈大多数脑膜瘤。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
陀螺刀放射治疗脑膜瘤
陀螺刀是可以精确杀死脑膜瘤细胞的高精确影像引导放疗设备,根据脑膜瘤的特殊结构,选取不同的追踪方式,在影像引导下轻松实现脑膜瘤的高精确照射治疗。优势主要包括:精准放射治疗,无侵入式治疗,不需要开颅、流血、风险小,治疗安全,效果好,并发症较少。主要适用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分支不呈放射状,而是在瘤内有许多小螺旋状或粗糙的不规则的分支形成;肿瘤以脑实质动脉供血为主;肿瘤局部骨质破坏而无骨质增生。术前放射剂量一般40Gy1个疗程,手术在照射对头皮的影响消退后即可施行;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
陀螺刀治疗脑膜瘤有哪些优势?
陀螺刀治疗脑膜瘤,与以往的放疗,最大的不同,就是精准度的显著提高,这也是陀螺刀治疗脑膜瘤最大的优势。不开刀、不出血、不需麻醉,治疗在患者清醒无痛情况下舒适进行。不受年龄高低、身体状况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治疗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精确、安全。因此,陀螺刀成为目前脑膜瘤治疗最受青睐的方法。
栓塞疗法
包括物理性栓塞和化学性栓塞两种,前者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和促使血栓形成,后者则作用于血管壁内皮细胞,诱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脑膜瘤血供的目的。两法均作为术前的辅助疗法,且只限于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该如何选择?
以上为脑膜瘤最常见的三大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相对的优势、副作用及风险,不同的患者根据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