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胆汁返流性胃炎(郭喜军主诊)

郭喜军
郭喜军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牛某,男,44岁,干部,石家庄市人。患者胃脘嘈杂,灼热隐痛牵及两胁7个月。其舌红少苔,脉弦细。胃镜示:胆汁返流性胃炎。西医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此乃肝胃阴虚,胃失和降之嘈杂。治疗当滋养肝胃之阴,行气降逆。故用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治之。本案虽病在胃,然其源在肝胆,正所谓“邪在胆,逆在胃”。故肝胆胃同治,其效显著。

患者胃脘嘈杂,灼热隐痛牵及两胁7个月。患者7个月前因情绪郁闷,出现胃脘嘈杂,灼热隐痛,服用清火片等药物,效果不明显,后出现两胁亦有隐痛不适。遂去医院诊治,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予以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治疗,效果仍不甚明显,遂来求治于中医。

初诊(2009年7月12日):证见胃脘嘈杂,灼热隐痛牵及两胁,嗳气,口苦。察其纳呆,寐安,二便调。诊其舌红少苔,脉弦细。检阅实验室报告:胃镜示:胃中有少量黄色液体,胃黏膜充血、水肿,提示胆汁返流性胃炎。此乃肝胃阴虚,胃失和降之嘈杂。治疗当滋养肝胃之阴,行气降逆。拟用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

处方:

柴胡、黄芩、当归、白芍、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川楝子、黄连、公英、竹茹。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19日):服药后患者胃脘嘈杂,灼热隐痛减轻,两胁隐痛及口苦亦有减轻,暖气减少,纳食增加。察其寐安,二便调。诊其舌红少苔,脉弦细。此乃药对其证,治疗有效,当继续服用上方治疗。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7月26日):服药后患者偶有胃脘嘈杂、两胁隐痛;口苦、嗳气消失。察其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红,舌苔较前增多,中部仍少苔,脉弦细。此乃肝胃之阴渐长,但胃阴仍不足,故舌中部少苔。继续服用上方治疗。7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8月3日):服药后患者诸症消失,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偏红,舌苔薄白,脉略弦细。此乃肝胃之阴逐渐充足,当继续服用上方治疗。川楝子乃为佐泄肝气之用,今肝胃之气几近平和,故上方减川楝子;阴液逐渐充足,故生地改为12g,麦冬改为12g。

处方:

柴胡、黄芩、当归、白芍、生地,沙参、麦冬、玉竹1、黄连、公英、竹茹。7剂,日1剂,水煎服。

五诊(8月10日):服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察其纳食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复查胃镜示:胃粘膜未见异常。此乃肝胃之阴充足,疾病得愈。

按: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的范畴。《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其病多因情志失畅,以致肝胆气机郁结,郁久化热,胆失疏泄,邪热横逆犯胃而致。热灼阴津,致肝胃阴虚,胃腑及肝经所布失于滋养,故见胃脘嘈杂,灼热隐痛牵及两胁。胃失和降,胆汁上逆,故嗳气,口苦。故治疗当以滋养肝胃之阴,行气降逆。用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治之。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本案以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养肝胃之阴;当归、白芍、活血养血柔肝;柴胡、川楝子、竹茹行气疏肝,和胃降逆;黄连、黄芩、公英清热利湿。诸药合用,使肝胃之阴得养,肝胃调和,诸症自除。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