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巨大空肠间质瘤合并大量腹水手术根治性切除

路夷平
路夷平

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北京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巨大空肠间质瘤合并大量腹水手术根治性切除

患者,男,63岁,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因“腹部包块渐进性增大伴不适半年,加重一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腹部逐渐增大,食欲下降,伴间断发热,最高达40摄氏度。近一个月腹部增大明显,感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部肿物,腹水,胃癌可能性大,行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予以抗炎治疗无显效。先后到多家三甲综合医院和肿瘤医院就诊,诊断“腹膜后间质瘤晚期”或“腹膜后肿瘤晚期”,未予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体重下降10kg。体格检查:腹部高度膨隆,未见胃肠型,腹部张力高,轻压痛,左侧腹部巨大肿物,直径约20cm,类圆形,质地韧,固定,边界尚清,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辅助检查:CT(外院):腹腔巨大占位,腹水,胃癌可能。

实验室检查:WBC 7.5×109/L,淋巴细胞13.9%,中性粒细胞78.3%,血红蛋白95g/L;便常规未见异常,潜血(-);谷丙转氨酶104 U/L(0-45),谷草转氨酶155U/L(0-35),总胆红素17.0μmol/L(0-20),直接胆红素10.9μmol/L(0-6.8),谷酰转肽酶289 U/L,碱性磷酸酶319 U/L,总蛋白62.6g/L,白蛋白30.9g/L,乳酸脱氢酶320U/L(30-240),γ-羟丁酸脱氢酶215U/L,钙2.03mmol /L,磷0.95mmol/L,淀粉酶59U/L,肿瘤抗原199 0.5U/L,肿瘤抗原125 219.74U/L,肿瘤抗原153 10.5U/L。CT示:左上腹可见巨大肿物,将胃压向右侧,直径21.0cm×20.0cm,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CT值32Hu,诊断:腹膜后巨大肿瘤,大量腹水,不除外间质瘤。

术中切开腹膜,见大量浅黄色腹水喷出,共计6000ml,探查见肿物巨大占据全部腹腔,直径约23cm,表面被网膜包裹形成广泛怒张滋养血管,瘤体质地软脆,易出血,与周围结肠粘连,予以仔细分离见肿瘤起源于空肠上段,占据空肠8cm,距屈氏韧带6cm,肿瘤基底部同后腹膜已形成滋养血管直径约0.8cm, 仔细分离,离断网膜滋养血管和基底部滋养血管,完整切除肿瘤连同距离肿瘤4cm周围空肠,行空肠近远端端吻合。术后病理:送检肿物 20cm×18.5cm×9.5cm,恶性胃肠间质瘤伴多中心坏死;免疫组化:CD117、CD34、Vim、SMA、S-100;核分裂11个 /50HPF;软组织FNCLCC评分4分,组织学分级Ⅱ级。

术后恢复好,术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拆线后出院,嘱口服格列卫400mg,每日两次。随访5个月,正常工作生活,CT及B超复查无肿瘤复发。

讨论:

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一种胃肠道肌层的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是由于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c-kit蛋白发生变异而引起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1%-3.0%。近年来随着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和对其深入研究,已证实GIST为非定向分化的肿瘤。GIST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50岁-7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越小,恶性程度越大。最常发生于胃(60%-70%),其次是小肠(20%-30%),结肠和直肠仅占 5%,食道则占0%-5% 。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次手术是否达到完整切除。首次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完整与否直接与预后相关。

空肠间质瘤报道不多,巨大间质瘤合并大量腹水根治性切除国内罕有报道,本病例术前多家医院就诊,因影像检查提示肿瘤巨大且有大量腹水,均考虑肿瘤晚期未建议手术,几乎延误治疗。GIST不同于其他腹部外科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虽有大量腹水的形成,仍有接受根治性切除治疗的机会,不可轻易放弃。有两点目前被认为在 GIST手术中并不必要,即淋巴结清扫和广泛的切除,认为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对手术切除后的GIST患者均推荐继续使用格列卫预防复发,但服药的时间没有完全定论。2008版NCCN GIST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高危组在完全手术切除后至少服用格列卫1年。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