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小儿脐突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针灸治疗小儿脐突

【概述】

小儿脐突,又名"脐疝",是指冈小肠或腹腔脂膜突人脐中,致使脐部星半球状或囊状突起,大小不一的一种症状.本病属先天发育缺陷.女婴患此症者多于男婴.

本症包括西医学所称脐疝、脐膨出.

【常见证候】

(1)胎禀亏虚:小儿啼哭,咳嗽,或腹部用力努挣(如排大便)时,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虚大光浮,大小不一,以指按之,肿物可推回腹内,待再次啼哭、努挣时,脐复突出,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

(2)胎热.小儿啼哭,睡卧不宁,烦躁不安,脐肿,虚大光浮.舌质红,苔白,指纹紫.

【症状分析与鉴别】

胎禀亏虚小儿脐突与胎热小儿脐突:小儿脐突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脐部薄弱,但在临床中有因胎热所致,有无热囚用力而致的.胎热者,一定兼有热象,如烦急,夜寐不宁,啼哭躁扰,舌质红,指纹紫.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天枢、气海、关元.

配穴:胎禀亏虚者加肾俞、命门;胎热者加阳陵泉、大椎.

操作:诸穴针用补法,亦可用灸法,大椎穴可点刺放血,以泻热.

方义:天枢、气海、关元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气血,又气海、关元为补益气血之要穴,灸之可大补元气,使正气足而脐突消.肾俞、命门补益先天之本,阳陵泉、大椎泻热除烦.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针灸甲乙经>经络受病人肠胃五脏积发伏粱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脐下疝,绕脐痛,石门主之.脐疝绕脐而痛,时上冲心,天枢主之.

(2)《针灸资生经》第三·诸疝气:脐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灸脐中.脐疝绕脐痛,石门主之.脐疝绕脐痛,时止,天枢主之.

(3)《太平圣惠方-明堂》卷一百:小儿脐肿,灸腰后,针脐骨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4)幼科心法要诀:婴儿热在腹中,无所发泄,故频频伸引,睡卧不宁努张,其气冲入脐间,所以脐忽肿赤虚大光浮,名日脐突,此乃胎热所致,非断脐不利之过也.

【洪教授医案】

(l)洪杰艾灸大横治疗婴儿脐疝案

李某,出生后两月出现脐部膨出,逐渐增大,至出生后70天安静时膨出直径3 cm,啼哭时增大至4 cm,用压迫包扎法无效,于出生75天开始治疗.将艾绒搓成圆锥形艾炷,底部直径约l cm,直接灸双侧大横穴,每日1次,每次每侧灸5~8个艾炷.第一次治疗开始2~3分钟即出现脐部膨出部时而凹陷如肠管蠕动样,治疗5天因无地道艾叶而中断,后改为市面出售之含药艾条,虽灸至皮肤发热,但膨出部无任何变化,至出生后110天再次继续用艾炷灸,治疗10天治愈,巩固3天,后无复发.

【按语】

应该注意断脐消毒,断脐后加强护理,防止24小时内脐带扎处松脱.脐带脱落前勿沾水湿.对脐突患儿,可用胶布黏贴脐孔,或用硬币,塑料硬片等物,用棉花包裹,顶压脐孔部位,以阻止脐突,使脐部组织自然生长修复,操作时宜注意预防损伤皮肤.如果脐突直径大于2 cm以上,年龄大于2岁,用上述治疗方法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以修补腹壁缺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